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239章 驾崩(第2页)

 第四:周军以步兵为主,机动性天生劣势。

 而辽国正在施行的,就是“诱敌深入”。

 萧思温把主力置于幽州之北,并不与柴荣硬拼,任由他攻城掠地,拉长他的补给线,分散他的兵力,甚至不惜以幽州为诱饵,待到周军顿兵坚城之下,再从侧翼发动突袭。

 很简单的战术,真实的历史上,在宋太宗北伐(979年高梁河之战)中再次奏效,把个太宗皇帝打得撅着屁股骑驴逃跑。

 别的朝代开国之时,无不是横扫天下,气吞万里如虎,唯有一个宋朝,上来就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

 正在辽国厉兵秣马,准备大战一场,尽歼来敌时,周军居然停下不打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柴荣在瓦桥关病倒了..........

 五月二日,就在柴荣召开军议的当日夜间,他忽然发病,胸痛、高热、意识模糊,随军太医诊断为“痈疽发背”

 柴荣病势越发厉害,五月五日,他下令收缩兵力,紧守三关,三天以后,五月八日,传令班师。

 这场病来势汹汹,其实颇为蹊跷,时间掌握得恰到好处,柴荣其实自己也很怀疑。

 几天之后,北征之军到达了澶州,在这里,柴荣突然发布命令,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职务,命赵匡胤接任。

 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张永德并没犯错,属于无端被免。

 又调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把他赶出了中枢,去了扬州,侍卫亲军的兵权,交给了韩通。

 一阵调整后,最大的受益者,变成了赵匡胤,他从这一刻,掌握了殿前亲军的兵权。

 五月三十日,圣驾启程,六月十九日,抵达了汴梁。

 柴荣预感到自己恐怕是时日无多,开始安排后事。

 内宫之中,立皇长子,七岁的柴宗训为储君,赵匡胤之妹,被立为皇后。

 外朝中,拜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为相,做了一番安排后,他自觉已经很是完美,于是放下心来。

 命人代笔,写了他人生最后一封信,写给了彰武朔方节度使徐灏。

 他没有下圣旨,而是以私人名义,写了一封信。

 信中回忆了当年在汴梁的亲厚,又写了一些他这些年的感悟,最后写道:“我快死了,我很想你,你还不来看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