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219章屠杀(第2页)

 并用人头筑起京观。 

 要不是高怀德回来的及时,刘明德还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 

 这一仗史称“怀仁之战”,周军以两万人,击败耶律璟五万人,耶律璟在这一战中,输了个彻底,他的主力基本被摧毁,想再卷土重来,可不那么容易了。 

 在可见的将来,他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差。 

 耶律璟主力既败,西京大同府也没有守下去的希望了,旋即开城投降。 

 一个月后,上京府也投降了。 

 至此,五京俱被萧思温揽入怀中。 

 周军超强的战斗力,震撼了萧思温,到了十月,经过艰难的谈判,双方在西京府签订了条约。 

 这份条约除了细微处外,大致都是当时徐灏提出的方案。 

 萧思温想修改其中的军事同盟条约,改为针对任何第三方。 

 这家伙打得一手好算盘,如果针对任何第三方,等于是给了他干涉中原的法理依据。 

 徐灏坚决不上当,反而干脆提出割让朔州,反正朔州现在是在他徐灏手中。 

 吵来吵去,一首吵到秋天,双方才算各退一步,同盟只针对耶律璟,朔州为非军事区,双方都不能驻军......... 

 这个份条约称为“西京条约”,从这一天开始,辽国实际上己经被抓住了经济命脉。 

 可以想象一下,西北的粮食、纺织品、钢铁、煤炭、药材等等工业品,潮水一样涌入辽国。 

 成本低、质量好的商品,会严重冲击辽国的本土产业。 

 而西北从辽国会进口什么呢?牲畜、生肉、皮毛............ 

 贸易顺差是必然的,辽国收上来的税赋,还有百姓所挣到的钱,都会通过贸易,不知不觉的转移到徐灏手里。 

 再加上用贵重金属交易,长此以往,金银不断外流,通货膨胀必将到来。 

 正向当年在山谷中,徐灏和赵匡胤说的那样,总有一天,辽国百姓会不堪忍受,揭竿而起。 

 一首到十一月,徐灏和萧思温在西京洒泪而别,大军班师........ 

 ----------------- 

 淮南,楚州。 

 楚州己经是南唐淮河防线的最后一个城市了。 

 十二月,柴荣挥军包围楚州,西面攻打,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与都监郑昭业坚守城内,你来我往,战斗相当激烈。 

 打了一个月,周军刚刚啃下楚州“月城”(在瓮城之外再筑

弧形城墙)。 

 打到正月,柴荣督军发动了最后的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