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214章三征淮南(第2页)

 三月十九日,寿州监军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以刘仁赡名义遣使者奉表投降。 

 二十一日,柴荣受降于寿州城北,刘仁赡被封为天平军节度使,旋即病故。 

 后周军进入寿州城内,将清淮节度使治所从寿州迁至下蔡,并开仓赈济饥民,赦免不及死罪的囚徒,招抚逃亡百姓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安定寿州的社会秩序,医治战争创伤。 

 西月十二日,怀着胜利的喜悦回到大梁。 

 他这次南征淮南,胜得干净利落,心里未尝不是抱着和徐灏别苗头的心理。 

 赵匡胤因功被加授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今河南滑县),并领检校太保。 

 同时,他仍兼任殿前都指挥使,继续掌控禁军精锐。 

 也许就是在这个阶段,赵匡胤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权臣,也产生了野心。 

 他把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调入自己麾下,有了自己的心腹,“义社十兄弟”就是在这个时候成型的。 

 柴荣刚回到大梁,屁股还没坐热,淮南又出事了。 

 南唐虽然丢了寿州,但是濠州尚在手中。 

 濠州靠近淮河南岸,倚山带水,东邻楚、泗二州,西近寿州,是南唐控扼淮河的军事重镇。 

 五月,南唐濠州监军郭廷谓与州将黄仁谦,领轻舟溯淮河而上,首奔涡口,放火焚烧了浮桥。 

 后周措手不及,大败之下,伤亡极众,在涡口囤积的军粮全部被烧毁。 

 正阳和下蔡的浮桥,是周军后勤的主要通道,被破坏对后周朝廷震动极大。 

 柴荣本来想回到大梁,和重臣们商议怎么处置徐灏的问题,这家伙连连抗旨,上次是六谷部,这次是耶律璟。 

 下次也不知道要找什么理由,虽然征服西域是巨大的功劳,但是不能掩盖他抗旨不尊。 

 但是前线的大败,让他来不及琢磨徐灏的事,五月,他又一次南下........... 

 这一次后周共征发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柴荣是想毕其功于一役,夺取南唐淮南十西州,彻底改善中原的战略环境。 

 只有搞定了南唐,他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收拾徐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