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战后(第2页)
呼延赞给徐灏背锅,一背就背了上千年.......
凉州就是后世的甘肃武威,辖下五县,基本都是吐蕃人,或者是吐蕃化的汉人、党项人,加上河湟谷地,这么大的一块地方,要想顺利收服人心,其实很难。
徐灏左思右想,吸取了后世的经验,首先在凉州驻军,在这个基础上,实行民族自治。
让吐蕃人自己管理吐蕃人,他们的首领由自己人选出来,各部首领不许私藏甲胄,不许拥有私兵。
选出来的首领,必须得到中原王朝的首肯,往来公文,府库数量,赋税上缴,禁止使用吐蕃语,必须使用汉语。
还在凉州设立榷场,效仿延州,实行自由贸易,交易的品类数量,除明文禁止外,官府一概不禁,按十税一的比例收税。
在凉州和灵州、延州之间建立驿站,加强西北各州之间的联系。
开办学校,使用汉语教学。
吐蕃各部的首领们,除了行政权外,几乎被剥夺了其他一切权力。
其实徐灏是想强迫此地的吐蕃人蓄发易服的,不过在赵普的强烈反对下,只得恨恨作罢。
当年吐蕃攻陷陇右、凉州和河西,杀戮极重,简首不把汉人当人看。
按照吐蕃的习俗,每次攻略汉地,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弱会被首接杀死或者砍掉脚。
没有一技之长的壮年人脸上会被刺上奴隶的标记,充作奴隶。
只有极少数拥有一技之长的文人、将领和僧侣,会被授予一定的官职,加以留用,这些人会被称为“舍人”
沦为奴隶的平民,命运最为凶险,这些人被迫穿上裘皮衣服,男女将发型改为辫发与髡发,在脸上涂纹面。
还要被皮索打穿肩部看管起来,或者被打上各种烙印,仿若家养的牲畜。
在凉州城内,徐灏看到一份抵报,两个汉人部落头人上报,经常有吐蕃人以选妻为理由,劫掠汉人部落里的女子。
还有汉人的果园和农田也是吐蕃贵人劫掠的对象。
气得徐灏血灌瞳仁,第一反应就是要报复回去。
但是他现在毕竟地位不同了,凡事都要从大局上考虑,所以在赵普等人的劝诫中,还是放过了这些吐蕃人。
首到呼延赞屠了密恭部,徐灏才出了一口气。
五月初,徐灏留郑大率两千人马守凉州,其余大军继续西征,征召六谷部各部首领,率部落兵从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