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181章黄花谷(第3页)

 可是这个战术最大的

问题还是纸上谈兵,丝毫不顾及战场实际情况。 

 东路的李进,他们的路线是先向东,走出上百里,再兜个圈子向西,再走出上百里,跑了这么远,只是为了屯兵于白涧。 

 这白涧位于斜谷北口,是陈仓道与斜谷道的交汇点,蜀兵占据此地,其一可封锁斜谷道、其二可威胁周军侧后、其三可接应斜谷奇兵。 

 另外两路,一路取道唐仓镇,截断黄花谷,一路占据马岭寨,以为后援。 

 可是这几条路全程都是在山地之上,东路的李进,要全凭双脚,奔袭三百里,需要多少时间?就算你按时迂回到位,还有多少力气打仗?你的后勤辎重能携带多少?如何协调各军?怎么保证三路大军能完美策应? 

 李廷珪兵分三路,想的挺好,但是也犯了高估自己,低估敌人的错误,这是典型的战略冒进。 

 三路大军分了兵,蜀兵野战能力本就与周军相差甚远,这下兵力还不占优势,就像一个到处是破洞的网兜,不但兜不住猎物,反倒时刻使自己处于危险之中。 

 尤其是屯兵白涧这一步,也不知道李廷珪主要目的是什么,这里明明没有周军。 

 若屯兵白涧是为诱敌打援,需满足两个条件:后蜀具备野战歼敌的绝对优势(但实际后周战斗力更强);白涧需成为周军必救之地(但白涧并非周军核心要害) 

 所以这一步其实没有必要,反倒是把宝贵的野战机动力量给分散了,弄得两头失措。 

 究其根本,他的错误还是在于战略目标偏差,后蜀的战略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解除后周对秦、凤西州的威胁而己,不是和后周决战。 

 后蜀是占据地形优势的,又是处于内线作战,国家国力强大富庶,军队是为了反抗侵略,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手中,根本不需要玩那么多花样。 

 他只需要紧守凤州,和周军僵持便可,蜀道运输困难,只需要耐心等后周粮尽,自然退兵,战略目标就达到了。 

 战略上的失误,无论战术上胜利多少次,也是弥补不了的,所以蜀军从交战的第一天起,失败就己经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