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小耳朵长
第154章 何为君,何为民(第2页)
所论述的态度,大多是溥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至于百姓,永远是在这中间不曾被提及之人,或者说,成为了附庸一样的存在。
倒是极少有人侧重提过的。
估计场上的考生也会以那样的观点论述,沈知闲想到他之前所写的那首威胁到了沈知秋的诗,心中有了想法。
沈知闲提笔,笔尖在宣纸上行云流水。
他的心中早有定论,此刻只需将心中所思所想,化作文字。
秦嘉元则眉头紧锁,不时地咬着笔杆,似乎陷入了沉思。
皇帝看着底下低头沉思的考生,抬脚,缓步走了下来。
有不少考生看到皇帝下来的时候,手中的笔险些握不住,在卷子上留下几道墨点。
皇帝眉头微皱,心里暗叹此子心性不行。
皇帝的脚步在沈知闲的案前停下,目光落在他笔下流畅的文字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沈知闲的字迹工整而有力,笔锋凌厉可见这人的性格不错。
最主要的是,他都走到沈知闲的面前了,他丝毫不受影响,笔锋依旧稳稳落在纸上。
可见他的性格十分沉稳,倒是他所需要的人才。
再看看里面的内容,对于君与民的问题上。
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君权至上,而是提出了民为邦本的新观点,强调了君主与百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秦嘉元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的答案虽然也尽力迎合皇帝的心意,但终究显得有些生硬和牵强。
他抬头,看到皇帝正站在沈知闲的案前,尤其是看到皇帝那满意的神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嫉妒和不甘。
这次殿试,他可能又要输给沈知闲了。
皇帝看了一会,确定了这些考生大概的论述方向之后,便抬脚离开了。
也离开殿后,他便向身边的太监询问:“刚才那个考生是谁?”
太监当然知道皇帝问的是谁,忙道:“回陛下,这便是沈太傅之子沈知闲。”
闻言,皇帝眼中的赞赏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