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扶摇直上九十万里(第2页)

  此时云舟已经位于修仙界赤道同步轨道之上,重力方向的正下方就是基座所在的位置。

  阿莲的声音响彻整个控制室,“激光校准完成,误差小于一毫米,速度保持同步,基座与云舟相对静止,可以释放导缆索。”

  “释放。”苏云用严肃的口吻道。

  一声令下,远在几十万公里之外的云舟通过量子通讯系统瞬间收到消息,六根支撑架像雨伞骨架一样呈放射状展开,并在几分钟内延伸到足够的长度,与基座一一对应,随即释放了搭载灵气碳纳米管导缆索的枣核型飞梭。

  云舟之所以需要千米高的火箭进行发射,一是因为云舟本身要作为太空电梯在太空中的锚点,需要足够的质量。

  二是因为用来释放太空电梯缆绳的飞梭是通过空间法器收纳缆绳和其他部件,本身无法纳入储物法器,而且飞梭需要和云舟保持相同的初速度,便也要附在云舟上一起被发射,而且需要足够的自重,以提供足够的动量。

  第一个飞梭位于展开后云舟的中心点,为了能够稳稳的垂直下落,就要使其与云舟的角速度保持一致。

  于是飞梭在线速度方向上有一个平稳降速的过程。

  飞梭上搭载的五台矢量液氢液氧发动机,会提供降速的反推力,并由主脑精确控制推力方向。

  当然,降速的过程并没有如此简单。

  由于从空间法器释放导缆索的过程中,导缆索为了与云舟保持一致的角速度,会带走一部分动能,而且是与所处高度匹配的。

  因此反推也是实时调整的过程。

  经过漫长的下落,此时飞梭的垂直速度极高,底部的反推发动机启动,飞梭进入最终的减速阶段。

  开始减速的高度也是经过精心计算的,可以确保飞梭进入大气层时不至于烧毁。

  飞梭坠入大气层后,瞬间变为一颗垂直落下的流星,在苏云他们的眼里,只是幽深的夜空中多了一颗不起眼的星点。

  最终,在大气层和反推发动机的双重阻力之下,飞梭的速度降到可以被太空电梯基座的念力发生器捕获的数值。

  飞梭从释放到落地,用了一天半的时间。

  第一根缆绳与基座结合到位,黑色的线缆仿若游丝,但却稳稳矗立在天地之间。

  对其进行形变程度的测量之后,确认碳纳米管线缆的强度完美符合太空电梯的设计要求!

  紧接着,其他六组,共十八艘飞梭带着碳纳米管缆绳直下青云。

  但这些飞梭除了会释放缆绳之外,也会每隔一段距离释放出固定十九根缆绳的结构器件。

  于是飞梭减速的过程会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释放出来的结构器件会彼此通过高阶聆心石的念力锁定进行固定,大大减少所使用的材料。

  又是接近一天半的时间,所有的缆绳顺利就位,太空电梯的建设已经成功了九成以上。

  余下的就是安装轿厢。

  太空电梯的轿厢与寻常的电梯截然不同,像是放大版的飞梭,或者说是一颗纤长的子弹。

  现下的主要用途是用来运送货物,只管力大飞砖!

  因此轿厢在天道屏障之内的“爬升”原理和电磁炮类似,由安培力提供动力。

  随着缆绳就位,巨大的超导电磁轨道在六组太空电梯缆绳周围缓缓竖起,呈三角阵列排布,将缆绳包住,像是被挖去中心的三棱柱,高度足有万米!

  随即主脑控制机械臂置入六台轿厢,分别装入不同质量的实验载荷,之后由苏云启动了发射程序。

  轿厢中与超导电磁轨道连接的导线部件进入超导状态。

  而超导电磁轨道周围的电极随即放出细密的雷弧,将三棱柱中的空气尽数电离,以减小空气阻力。

  等离子体幽蓝色的光亮从超导电磁轨道间的间隙透露出来,如同三条蓝色的光带!

  在聚变电站强悍的电力支持下,基座底部的巨型电容很快便充能完毕,瞬间释放出强大的电流。

  超导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甚至在超导轨道周围散出一阵湛蓝的辉光。

  太空电梯化身一架巨型的电磁炮,六台轿厢先后如炮弹一般,化作残影向天道屏障飞去。

  六声巨大且尖锐的爆鸣声足以传出去几十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