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开宗立派


  众所周知,恒星是通过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热核炸弹也是,不过二者的反应都过于燥烈,桀骜难驯。

  要想驾驭聚变产生的能量,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既实现可控核聚变。

  而可控核聚变的意义,自然不必多说,在地球上被称为文明进入太空的基石,对修仙界而言,意义也可谓重大。

  拥有几乎无穷无尽的能源,能干的事情可就多麻了!

  要想实现可控核聚变,无非是要达到足够的温度,或者说是足够的压强,让原子核克服电磁力的斥力,在极短的距离内,使强核力发挥作用,原子核聚合,发生聚变,损失的质量变为能量。

  理论中的技术路线有很多,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磁约束,二是惯性约束。

  磁约束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磁场束缚住带电的等离子体,以承载上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团,使其达到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和高压,以托卡马克为代表,还有仿星器、反向场箍缩及磁镜等多种方案。

  而惯性约束则是采用激光或者高能离子束,让聚变燃料突然达到聚变反应条件,由于物质具有惯性,燃料不会被立马炸开,就有足够的时间发生聚变。运作方式倒是和氢弹差不多,可以看成是连续爆炸微型氢弹,以获取可控的能量。

  两条技术路线各有优劣,磁约束聚变对材料的要求高,但在修仙界,存在灵气材料,材料问题从来都不是问题!

  这也是苏云选定的主要技术路线。

  苏云进入灵境空间就是一通推演。

  苏云构建出托卡马克装置和仿星器等各种聚变设备后,代入灵气材料的数值,经阿朱计算之后发现,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完全可行!

  用上具有更强磁性、更高强度的灵气材料之后,很容易就能达到足够的温度、压强,和引发聚变的约束时间,既满足三乘积指标。

  但他也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算成功实现可控核聚变,也无法高效利用聚变产生的能量。

  因为绝大多数能量最终都会变为热量。

  莫非科技的本质就是烧开水?

  就以氘氚聚变为例,聚变除了产生氦核之外,还会产生一个中子,大部分能量都被中子以动能的形式带走,最终变为热能。

  但氘氚聚变又是最容易达成的可控核聚变。

  如果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更换聚变原料,相应的,聚变难度也会增大。

  经过外界时间几十个日日夜夜的奋战,苏云最终拿出了可行的技术方案!

  而且近乎是完美的方案!

  在恒星之中,聚变路径多种多样,苏云选定的是氢-氘聚变,二者聚变为氦三,氦三又可以与氦三或者氘发生聚变,形成稳定的氦原子核以及质子。

  氦原子核便是最终产物,质子则参与下一轮循环。

  由于氦原子核和质子都具有电荷,可以被磁场束缚,故而不会像中子那样带走能量。

  聚变产生的能量全部都留在等离子体中,可以更好地维持自主燃烧状态,也方便获取能量。

  只是这种聚变途径难度很高,也需要氘氚聚变进行点火。

  而为了高效利用聚变产生的能量,苏云设计了一种全新的聚变堆,被他称为——电磁驻波聚变反应堆(sewfr)。

  将约束等离子体的磁场换成了多组变化的磁场,而变化磁场互相叠加,形成类似驻波的稳定状态,起到与稳定磁场一致的约束作用。

  产生的电流也能用来为聚变燃料提供点火所需的能量。

  而被约束压缩的等离子体也形成了类似水波的“等离子体波”,波峰压缩程度低,波谷压缩程度高,形象类比,就是一节一节的“等离子体香肠”。

  由于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会产生巨大的电流,而电场和磁场是能够相互转换的,这就导致构成驻波的约束磁场和等离子体运动形成的电流会达成动态平衡。

  而在“等离子体香肠”的波谷位置,压缩程度大,足以达到聚变发生的条件,聚变产生的能量会让高度压缩的等离子体膨胀,导致电流改变,这种影响继而改变约束磁场,表现为驻波的相位变化。

  如果将聚变产生的,导致磁场变动的这部分能量通过变化磁场的电磁感应输出,就不会影响驻波的稳定性,进而达成稳定的核聚变发电状态!!

  这种方案的成本也不高,实用价值极大!

  又花去了一周的时间,苏云完成了电磁驻波聚变反应堆实验堆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