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歌行七辛海棠

第220章 故人(第2页)


  东西十二里。

  王思仁有幸路过一个土堡的边缘,他朝里面看了看,不禁暗暗咂舌。

  土堡外围有五人高,用泥土和块石层层夯紧。

  堡垒的内部被挖空,形成了一丈多深的坑道。

  深深的坑道加上第二层的土墙,让两层土堡之间的高度相差一倍,达到了十人高。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高度——无论是梯子还是攀爬的挠钩,都拿这个高度没办法。

  听士兵们说,这是一种叫做“堑壕战”的新战术。

  城寨层层叠叠,王思仁手下的伙计进入外围之后,便不准在前进了。

  王思仁跟着士兵朝潼关的更深处走去。

  王思仁穿着长袍,手里提着个包袱,里面装着二百多两黄金,准备要送给那位素未谋面的“明先生”。

  二十多斤黄金提在手里颇为沉重,王思仁走了片刻之后,已经满身大汗。

  再加上进入潼关的道路一路都是上坡,身宽体胖的王思仁已经撑不住了,只好坐在路边休息。

  负责带路的士兵对王思仁的迟钝颇为鄙视,他指着前面说道:“你往前面走,进入关城之后,直接去将军府就行,大人平时都在那儿。若是大人去巡视了,你就在将军府里等候片刻。”

  说完,那两个士兵拿着弓箭,兴冲冲的去前线杀敌了。

  王思仁站在一棵大树下,他看不到具体的厮杀场面,只听到一阵阵呐喊声在山谷间回荡着。

  看那两个士兵兴致勃勃的模样,官兵这边应该是占了极大的优势。

  休息了片刻之后,在路边的王思仁,竟看到了一个熟人。

  说是熟人也不妥——这个少年当日在荒原上救了他和商队,王思仁却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

  “少侠!恩公!”王思仁恭敬的说道:“想不到在这里又见面了,恩公这些天还好吗?”

  明岳微笑着点点头,他看着风尘仆仆的王思仁笑道:“到处都在打仗,你的商队还好吗?”

  王思仁颇为自豪:“托恩公的福,我们隆泰商会已经被选为皇商了,等小人到潼关内见了钦差主办大臣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