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歌行七辛海棠

第166章 降表(第2页)

  自从安旭山起兵以来,史四明的职责一直是镇守后方。

  安旭山从范阳起兵,最精锐、最能打的军队一直都跟着他在前线厮杀。

  虽然范阳军在南征之中多有折损,但却也能不停吸纳投降的皇朝军队加入。

  所以范阳军士兵数量却是越打越多,将领士兵也是越战越勇。

  如今范阳军已经多达二十余万。

  这些人就算各怀异心,但只要朝廷没有正式招安,他们终究还是会聚在安庆东的叛军旗帜之下。

  反观史四明的手下,大多是一些新兵或者二等军卒。

  正因如此,史四明出尽了全力,也奈何不了李光义的两千人马,还被李光义的陌刀队打了个灰头土脸。

  扩大地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所以史四明对投降这件事情颇为意动。

  如明岳所说,此时投降朝廷是雪中送炭。

  如果等一切大局已定再投降,也许能保住性命和荣华富贵,但肯定没有封王封公的待遇了……

  但要说投降,史四明又颇为担心忧虑。

  毕竟那位老皇帝是出了名的猜忌多疑,自己要是投降了,万一皇帝陛下翻脸无情怎么办?

  明岳似乎一眼就看穿了史四明的顾虑,他向史四明沉声说道:“将军若是弃暗投明,在下可以确保将军权势不减,还能至少晋升国公之位……到时候以将军的神武,以少将军的宽厚,您一家必定可以永镇河东,从此君臣一心,共享荣华。”

  史四明连连点头。

  “永镇河东”这四个字,还真是打在他心坎上了。

  看着史四明的神情,明岳很诚恳的说道:“永镇河东虽然有些夸张,但三代之内绝对可以确保……至于三代之后是否会有变故,在场的诸位估计都已经作古了,所以我也不敢妄言。”

  史四明颇为心动,背着手在大堂上走来走去。

  明岳提出的条件,对他史四明来说可谓天大的诱惑。

  永镇河东,意味着史四明牢牢守着河东,把握着他手下的大军。

  反正史四明没有夺取天下的可能,那么名义上归属于谁的麾下,对他史四明又有什么要紧?

  至于子子孙孙的事情,史

  四明哪管得了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