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直面罪孽(第2页)

“有一道纳豆拌生菜实在是难以下咽,我当时无论如何都咽不下那种滑腻的口感,还被父亲训斥着不能挑食呢。”

“原来如此。”对面身披警服的医生直直看来,“所以你就故意不告诉父亲自己的预感,放任他一个人前去开门,对吗?”

“...?”

见他稚嫩的脸庞闪过茫然,医生理所当然地撑着脸,一字一句清晰重复道:“你说过吧,当时听到了‘急促响起的铃声’,也就说明你当时已经察觉了不对,但你还是没有作为。”

“内向和疑虑不是借口,如果你真的深爱自己的父母,哪怕存在杞人忧天的可能,为什么不开口提醒他们?如果你当时提醒赤手空拳的父亲,说不定凶杀案就不会发生。”

世界上的很多悲剧都是如此。

哪怕稍微施加一些小小的偏转力,毁掉谁一生的灾害就能够被避免。人们在厄运降临前本来有无数次机会更改,有无数的时间锻炼自我:

真诚地说出某句话就能挽回他人,殷勤老实的练习就能考进更好的学校,提前送或许不舒适的宠物或者家人就医。

但这些通往幸福的奇契机,大多都会因片刻的怠惰和不作为消逝

——诸伏景光也是如此,他是那个对厄运视而不见的罪人之一。

“错的是杀死爸爸妈妈的犯人,我当时只是一个孩子,我只是什么都不懂的受害者而已!”

诸伏景光情绪激动地捂住脸,跳下椅子,想要寻找诊疗的出口。

他当然知道医生说得简直离谱到极点!

将责任和过错强行扭曲,怪罪受害者,这算什么医生!

但很快,一丝疑虑溜到他的心门边发问...自己真的一点过错都没有吗?

“景光,你有仔细想过自己为什么只记得讨厌吃的菜吗?”即使患者想逃脱,医生的声音还是那么悲天悯人。

一阵呜呜低悬的耳鸣突然从太阳穴后方开始挤压神经。

“你知道吗?在有些案子里,毫不作为、逃避现实的旁观者也是帮凶。

心理学中,每个人记忆中深刻记住的节点,就反映着他当时潜意识最在意的事情。你记住的饭菜难吃,恐怕隐喻着幼年时对母亲这份不在乎的不满。

小孩子的善恶价值是很吓人的,在观念还没成型时,他们的所作所为全凭个人恶好行事。凶手和父母都是成年人,漫长的战斗过程中,你有充足的机会记住凶手的名字和长相,为父母平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