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第2页)

  赵贵找来几个工人,一块儿将这些粮食全都称好,记下每家送来的粮食重量。

  等苏秀禾在附近几家村子都商讨了一圈后,回到木炭坊,只见木炭坊内的粮食,已经堆得比小山还要高!

  苏秀禾看到这些粮食,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这,这是?”

  赵贵将统计来的单子交给苏秀禾,“婶子,这些都是大家凑来的粮食。”

  在凑粮食的时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赵贵已经将事情了解了七八分。

  去年年成不好,县令排除万难,免除了去年的赋税,如今群山县有难,他们身为群山县的子民,理所应当该帮这个忙!

  苏秀禾本来没指望能够凑到这么多粮食,光是他们大山村一个村子,竟是直接凑了几万斤。

  按照一个人一年吃一百斤米来算,那这里凑来的粮食,足足够四五百个人吃一年的。

  哪怕是像他们这样的村子,将近五万斤的粮食,也足以让全村人吃上一年,要是吃稀一点,坚持个一年半都可以。

  此次她买来的稻种,造福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村子。

  要是每个村子都能凑上上万斤的粮食,那那些颗粒无收的饥民们,必定能够安然度过此次的劫难。

  只是这粮食该定什么价格,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往年粮食价格高的时候,甚至卖上了一百文一斤的天价!

  而这批粮食是要进饥民的口中的,要是用高昂的价格,无疑是让这些饥民雪上加霜。

  可若是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去,那对他们而言,便又是一件相当吃亏的事情了。

  “赵贵,你说咱们这粮食应该怎么定价?”

  “这还真不好说。”对此,赵贵也没什么主意。

  “算了,等粮食收上来,我看看县令能搞到多少钱再说。”那县丞一副贪官样儿,恐怕这些年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

  也不知有多少家产。

  够不够群山县周边的那些受灾了的饥民,再熬上一年。

  正当她思考之时,忽然有人指着山下喊道:“快看!那是什么?”

  苏秀禾回过神来,只见山下不知何时聚集了不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