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欢喜走出去的大导演喜欢橙子的菠萝
第565章 谁是导演(第2页)
“不行,万一增肥后再减肥导致身材走形,那麻烦就大了。”
娜扎摆摆手,她是真牺牲不了,戏路差距太大了。
“可是你怎么会想着拍这种电影,冲奖吗?可这种题材只能入围,想要获奖,基本无望。”
吴景说的奖是欧洲三大:威尼斯、戛纳和柏林,至于其他奖,并不在讨论范围中,吴景也不认为以陈锦年心气,能够瞧得上其余的奖。
“那倒不是,是一笛当导演,我给她当副手。”陈锦年解释道
“艹!”
心直口快的吴景将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你当副导,给你对象抬咖,你行,你是真行,我问你,等电影拍完后,那不和《寻枪》一样,真实导演成未解之谜。”
“开玩笑,《寻枪》怎么成未解之谜了,就那种风格的叙事节奏,还能找出第二个人吗。”
只要是拍摄剪辑一手抓的导演,都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属于本人的习惯。
比如姜纹特别喜欢近景微表情,伴随有大量跟、升、摇、移运动镜头,同时在剪辑上,喜欢以非线性的节奏进行叙事,配合音乐和声音,使得画面充满情绪的张力。
再比如徐老怪,极度痴迷于角色的初登场时的画面,往往通过一个眼神,几个动作,就立住角色性格,所以只看角色亮相时的状态,就知道是不是他拍的,或者是他有没有在偷懒。
“你也知道藏不住啊。”吴景饶有兴致的看向陈锦年。
战狼中有部分镜头是陈锦年处理的,那时候的陈锦年经验尚浅,只拍了两部电影,还没有明显的风格,但在拍摄习惯上,已经是初见端倪。
极致的准备加一气呵成的拍摄状态,运动镜头较少,追求干净对称画面布局。
特别是陈锦年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很高。
现在好多剧组里分工很细,灯组每人只负责一盏灯,掌机只负责移动镜头,焦点员只负责对焦,推轨道的只负责推轨道。
但陈锦年不接受这种分工,他认为这种极致的分工使得剧组内充斥着大量滥竽充数的人,而非专业的存在不仅拖慢拍摄进度,还严重影响拍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