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诗才横溢我江锋(第2页)

         “这一招妙就妙在,当扬州举办了赛龙舟后,扬州的瘦西湖里便出现千舸竞渡,旗帜飞扬的场面,如此一来,便吸引了不少富商大贾、外地游客。有了游客后就有了什么?是消费!”

         “大量的外地游客涌进扬州,便给当地没钱的百姓提供了赚钱通道,本地的百姓可以说书卖艺,也可以卖粽子青团,亦能摆摊卖唱。如此一来,富人心甘情愿地掏出钱财,穷人也能趁机赚钱。”

         那人说到激动处,不禁手舞足蹈,满脸兴奋。

         而听者也是恍然大悟,这才明白这段时间里百姓们骂错了人啊!

         原本以为江寒是贪官,结果错了,江寒不仅不是贪官,还是造福百姓的好官,清官。

         “江巡按为了百姓,竟不惜牺牲名声,真乃青天大老爷!”

         “江公妙计安扬州,江公千古也!”

         随着消息的传开,江寒的风评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出现了反转,几乎一边倒的称赞声。

         在知道江寒牺牲自己的名声,从而让扬州恢复繁荣后,百姓们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一时间,百姓对江寒的称呼也从“狗官”转变为“江公”、“明公”。

         ……

         青云社,某座院子里。

         顾清秋坐在一株杨柳树下,看着手上的三封书信,脸上微不可觉的微微抽搐一下。

         三封书信,一封来自阮子谦,一封来自钟离忧,一封来自大弟子苏长卿。

         阮子谦那封信,详细的描述了江寒在扬州所做的事,并称赞江寒乃千年难遇的奇才,将来恐怕最低也是尚书。末尾了询问顾清秋当初为什么不愿收徒?是有什么顾虑吗?还是门下弟子太过优秀?

         钟离忧那封信则是拐弯抹角的说,江寒真优秀啊,良策平粮价,你曾说诗词是小道,读书人得有治国救民的本事,江寒这算不算治国救民?可惜可惜啊,某些人眼高于顶,让孟红裳捡了便宜……对了,我听说隐宗和显宗每三年都会切磋一次,想来你也有信心赢过孟红裳吧?

         顾清秋面无表情的将这两封信看完,拆起第三封看了一会,就黑着脸把信给丢进炉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