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电力应用大革命,电动机(第2页)

于是换一个思路,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去改变人造磁铁的磁极,而另一个永磁体固定不动。

如此就能通过频繁改变电流方向去使轴上的磁铁也能实现旋转。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频繁改变电流方向。

这里面就要用到一个专门的结构组件,换向器。

它并非靠复杂的电路实现电流方向改变,而是用它特殊的结构。

为了方便理解,将固定在有轴人造磁体旁边的永磁体,改换为两侧磁极相对的弯曲磁体。

中间的有轴人造磁体也换成形状更靠近两侧弯曲永磁体的金属回路,也叫电枢。

金属回路通电也有磁场,原理跟电磁线圈是一样的,不过因为中间间隔较大且单一匝数的金属回路通电磁力较弱,但增加匝数和输入电流后磁力也不弱于电磁线圈。

给金属回路通电后,金属回路也会旋转至与两次弯曲永磁体异性相吸的位置。再给这样的金属回路电枢增加一个换向器与之焊接相连。

换向器由两个换向片组成,也就是弧形的铜片,两块铜片有对称的缝隙。

换向器与电枢相连,随电枢旋转一起旋转。

再给与换向器接触的两侧原本固定的通电电线,换成由具有导电性的石墨,石墨内部有弹簧顶着。

可以保证石墨与换向器接触通电,换向器旋转至缝隙时,石墨也能因弹簧顶着而与换向片保持滑动接触。

这种结构被称之为电刷。

此时开启电源,电流经电刷流入换向片,再经换向片流入电枢至另一侧换向片,再流过另一侧电刷之电源形成回路。

电枢得到电流后生成磁场开始在同极相斥下旋转半圈,这时的换向器也随之旋转半圈,转到两块换向片对称缝隙处,此时的电刷与原本滑动接触的换向片因缝隙而脱离接触。

脱离的同时电刷也与另一半换向片接触,也正是这个时候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要注意的是电刷输入电流的方向是固定的,但是在换向片与电刷因缝隙脱离接触时,电枢已经旋转到与弯曲永磁体接近异极相吸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