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国企改革(第3页)

 

但是重点在于利润因为虚报可以是浮动的,但税种和税率却是相对固定的。

 

利改税之后,企业必须按规定纳税,不论经营状况如何,税收的强制性和固定性使企业面临更硬的预算约束。

 

虽然企业仍有虚报利润侵吞国家利益的空间,但这次改革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规范性,国家行政更加标准化,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利改税的同时,国家又推行了“拨改贷”改革,既由原来国家无偿拨付给企业填补亏损或基础建设的投资,改为了企业向银行贷款。

 

贷款是要还的,还不上企业就有可能倒闭,如此一来企业为了仍能生存下去,自然会努力经营,毕竟国家已经不是无条件给企业钱了。

 

不过基于企业可能对国家的重要性和实际难处,国家仍然可能通过财政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但在国企遍地的时代,很多国企并非不可取代,不能倒闭。

 

这两条改革施行下去后,国企才真正开始走上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

 

兼顾了国有经济性质,又有市场经济下私营企业的自生能力。

 

提高了国家投资的效率和收益。

 

能够盈利的国企便良性发展下去,经营不善又不是不可或缺的国企,便会逐渐被市场淘汰,进而被市场经济下的私营经济填补。

 

从此开始中国才逐渐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逐渐转变。

 

但是在初期的时候并没有明确允许国企倒闭,经营不善的国企依然能够从银行借贷大量贷款维持。

 

真正让国企放开市场,国家经济转入市场经济的,是1995年的“抓大放小”政策,允许经营不善的中小国企,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完全走向市场。

 

但在此之前,非国有经济的民营经济,在改革道路上却已经先国企一步进入了市场经济,并且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