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改革开放(三)(第3页)

 

向中国出口设备和技术,可以缓解其国内经济压力,获取经济利益。

 

并且抛砖引玉,用零部件供应、设备安装、配套工业、技术升级等技术和设备转移伴随的需求,逐步打开中国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庞大市场。

 

不过就算有这些个原因,中国可以引进到一部分技术和设备,但毕竟当时的中国还是计划经济,没有资本立足谋取更大利益的自由市场。

 

中国的自力更生策略与资本谋利的目的背道而驰,外资没有足够的动力主动投资中国,带动中国建设发展。

 

仅靠四三方案这种体量的经济政策,还是很难让全国经济活跃起来。

 

还是要真正进行改革开放之后,建立允许私营经济发展的环境之后,中国才能够获得庞大的资金和技术,真正走上全面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而推动中国以更快的速度走上改革开放的,是四三方案后带来的一系列财政困难。

 

因为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非常昂贵,当年苏联援助属于半卖半送,但西方资本是以赚钱为目的的。

 

价格高昂的技术和设备引进后,还要建立配套的设施,基于新技术新设备建造新工厂扩大再生产。

 

如果不继续投资让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产生效益,那引进的钱就白花了。

 

这里面的支出可不比引进技术和设备花的钱要少。

 

可是1974年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不到八百亿人民币,而财政赤字却高达一百亿人民币。

 

财政赤字是指国家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赤字的钱则来源于人民存在银行的钱,或发行国债,或增发货币。

 

那一年中国的赤字率高达百分之十二,而国际赤字安全线才百分之三。

 

国家实在没钱用于发展提速了。

 

中国不得不考虑开放市场来获取更多资金用于发展,而真正迈出这一步,还需要一个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