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改革开放的背景(第3页)
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而当时国外是什么情况呢?
1955—196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8.5%,1960—1965年为9.8%,1965—1970年为11.8%。从1955—1970年,日本gdp增长了7.2倍。
韩国、新加坡等,也抓住国际局势造就的机遇快速发展,实现了经济起飞。
20世纪50年代,韩国的经济总量还和中国的山东省差不多。
但在随后的20年里韩国创造了着名的“汉江奇迹”,到80年代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总量遥遥领先山东。
另外还有弹丸之地的香港,197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96亿美元,而整个中国内地当年才只有148亿美元。
国家在组织考察团前往西欧五国,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进行考察时,见到的差距更让人痛心。
他们看到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
西德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只用2000工人,而国内生产相同数量的煤需要16万工人,相差80倍。
瑞士伯尔尼公司一个低水头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职工只有12人,国内体量相当的江口水电站,当时装机2.6万千瓦,职工却有298人,高出20多倍。
法国马赛索尔梅尔钢厂年产350万吨钢只需7000工人,而国内武钢年产钢230万吨,却需要工人,相差14.5倍……
所见所闻震撼了考察团每个人的心,让他们大受刺激。
当时总以为自己的祖国是世界强国,动不动就支援第三世界,总认为资本世界腐朽没落,可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那时的中国原来属于世界落后的那三分之二!
正是因为国家情况已经困难到了如此地步,与国外的差距又是如此巨大,所以才必须要打破常规做出改变。
结合当时已经与苏联完全决裂,而西方阵营对中国态度已经趋于缓和,于是迫切寻求发展的改革开放,顺应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