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工程(第3页)

当然不论实际是否真的能铺满罗布泊,这都是对科研人员为核工程付出艰辛和巨大心血的肯定。

在完成核工程各理论数据计算和原材料生产后,就得开始建设原子弹的实地试验了。

中国将核爆试验场地选在了足够辽阔,足够荒无人烟的罗布泊。

这里人迹罕至,能最大程度减少核爆带来的核辐射对人民的伤害,也有辽阔的空间试验足够大当量的原子弹。

但相应的这里也太过偏远,目极所至只有无边的戈壁沙石。

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沙尘暴不断,条件尤为恶劣。

光是修建一条连通各核工厂到这里的铁路,都是非常巨大的投入。

而且也没有条件修到罗布泊,只能修到外围附近,能靠车运的路况靠车运,不能靠车运的就得靠人扛。

修建罗布泊核实验基地的艰巨任务,落在了刚从朝鲜战场上下来的第十九兵团战士们肩上。

还因投入绝密核工程需要,十九兵团还改编组建为了特种工程指挥部,代号7169部队。

经过数年的艰苦建设,战士们修建了包括试验场、监测设施、生活区、指挥中心在内的整个罗布泊核实验基地。

中国原子弹项目有几位关键科研人物。

首先是留学法国的钱三强,他是中国为数不多留过洋的核物理学家。

他参与过苏联援助的核反应堆建设,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反应堆,以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他不仅参与解决了部分相关的原子弹硬件问题,还汇聚了一大批核科学家,其中他的夫人何泽慧还是中国第一位女核物理学家。

最重要的是钱三强还推荐了从美国归来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

此外还有钱学森、于敏、程开甲、朱光亚、郭永怀、王淦昌、吴自良等一大批科学家参与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研究。

多达五百多名科研人员,十万余解放军战士在罗布泊隐姓埋名,一干就是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