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需要探索的道路(第3页)

你卖的西装比我卖的用料更讲究,那我就从国外买来比你更好的货。

这里当然不是说不该让私营经济发展这些东西,丰富人民生活,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品是必要的,但在新中国还在追赶国外脚步的时期,至少也该分个轻重缓急。

私营经济将有限的资源,还有靠农业卯足了劲生产出富余粮食,才供应出的那些不用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多一分用在这些可以从轻从缓的事情上,那么国家用在从重从急上的资源和人力就得少用一分。

如果这一点不转变,那竭尽全力发展工业化又该怎么个竭尽全力法?又怎么能够追赶上国外的发展脚步?

难不成一直跟在别人后面被技术封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产品赚来的血汗钱,被人家用几架大飞机、几艘大船、几片我们自己无法生产出来的高科技芯片又给轻松溢价赚回去吗?

所以从国家更长远的未来,乃至于国家的命运出发,中国都必须要能够调控经济,实现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做到,而中国能够以此赶超他们的唯一办法。

于是在五年计划推进过的过程中,新中国努力在农村建立更多的合作社,在城市,用签发营业执照和法律等方式,给私营经济建立更近一步的管控。

总之就是强调计划经济里,实行计划的这一能力。

而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要对新民主主义彻底做出改变了。

最终在1956年,新民主主义宣告结束,新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具体一点,应该是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特有的计划经济时代。

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前车之鉴可以模仿,也没有人事先知道究竟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从革命到建国,再从建国时至今天,整个新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朝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摸索历程。

这一历程新中国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未来还会经历更多。

在朝着那最终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很难用辩证的方法去结论哪些是对的,又有哪些算是走了弯路。

但无论哪种结论,都是探索必经的过程。

前人们在探索,现在的我们也在探索,未来的后人们还将继续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