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学海无涯苦作舟(第2页)

 电力从发电站发出后,首先要经过变压器进行增压,电力完成传输进行使用之前,也要经过变压器降压才能使用。

 而发出的电之所以要进行增压才能传输,是因为电子在导线中流动时会与原子等粒子发出碰撞,从而会使电子的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导致导线发热。

 而且电阻越大、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或者说损耗的电能就越多。

 电压可以理解为推动电荷定向移动的“动力”。

 当电压较低时,电子移动速度较慢,许许多多的电子就会挤在一起一块流动。

 体现就是一定功率下电压越小,电流越大。

 与之相应的就是电子太过密集,碰撞增加,阻力增大。

 而增压就是让电子流速快起来,越快,导线中同时流经的电子就越少,缝隙越大,碰撞也会越少。

 相应的就是电力传输消耗降低,导线也不容易发生过热来不及降温。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中国要大力研发超高压,甚至是特高压输电技术,并在后来成为此项技术冠绝天下的存在,但这是后话了。

 知道了增压可以降低远距离输电损耗,再来讲具体如何靠一个变电器实现增压和降压。

 发电站给电子赋能使其移动,本质上就是赋予电子电压。

 但既然需要再次增压,那这样的电压明显是不够,可又不能靠再次发电来增压,也做不到。

 于是我们再将思路放回到电子之所以流动起来的原因,电磁感应。

 发电靠的是电磁,增压自然也可以靠电磁。

 原理非常简单,当线圈靠近磁铁释放的磁场时,线圈就会发出感应电流,也就是内部的电子会移动。

 当线圈和磁铁靠近、远离、靠近、远离的过程越快,那么施加给电子的电压就越大。

 但如果跟发电机一样靠旋转磁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跟发电没有两样了,并且上限摆在那里,质量那么大的转子不可能转得多么多么快。

 可如果用交流电给人造磁场通电来代替磁铁,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靠转子旋转发出来的电就是交流电,因为磁场不论旋转多快都是有时间间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