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京师一环(第2页)
殿外惊雷再起,震碎了琉璃窗上的积年冰纹。
京城拓路风云
惊雷过后,永昌帝书房内气氛凝重。永昌帝凝视着“世纪工程”四字上晕开的血珠,良久未语。柳如是与吴伟业、王崇古三人屏气敛息,殿内只闻烛火噼啪之声。
“这债券之事……”永昌帝终于开口,目光转向柳如是,“虽能解燃眉之急,然百姓若不信,又当如何?”柳如是上前一步,仪态从容:“陛下圣明,臣已考虑周全。可先挑选几家殷实商户,以他们为表率兑换债券,并昭告天下。同时,设立专门的兑付机构,由户部监管,确保三年后本息如约兑付,以增百姓信任。”
王崇古却眉头紧皱,拱手道:“陛下,即便如此,这债券之事仍存风险。万一三年后财政紧张,无法兑付,恐生民怨。且广渠门外迁坟之事尚未解决,百姓对工程本就抵触,此时推行债券,怕是难上加难。”吴伟业轻摇折扇,接话道:“王大人所言虽有理,但工程若停滞,此前投入皆付诸东流,京师现代化建设亦将受阻。如今之计,需双管齐下,既解决资金难题,又安抚百姓情绪。”
永昌帝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道:“柳爱卿,你速拟定债券推行细则,呈朕审阅。王爱卿,迁坟之事不可再拖,你亲自前往广渠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务必妥善解决。吴爱卿,天象之事需持续观测,若有祥瑞之兆,即刻上报,以安民心。”三人领命,退出书房。
柳如是回到府中,连夜拟定债券推行细则。她深知,债券的成功推行,关键在于取信于民。于是,她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邀请京城中德高望重的乡绅耆老参与债券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债券的发行与兑付;二是在京城各繁华地段张贴告示,详细说明债券的性质、收益及兑付保障;三是设立举报机制,若发现有人借机欺诈百姓,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王崇古带着一众官员来到广渠门。面对百姓的抵触情绪,他并未急于施压,而是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原来,百姓不愿迁坟,一是担心祖宗安宁被扰,二是对拆迁补偿心存疑虑。王崇古当即表示,将为迁坟之事举行庄重的仪式,以慰祖宗之灵。同时,他向百姓详细介绍了债券的好处,并承诺会严格监督债券的兑付。在王崇古的努力下,百姓的态度逐渐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