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323章 京师焕然一新

第323章 京师焕然一新

 内阁意见一致以后,永昌帝又在朝会上讨论京师改造方案。

 朝臣的意见有两种,一种是支持,一种是反对。

 支持的大都是新进的官员,主要以民生会员为主,他们都在临清工作过,或去过临清,对临清的新事物感受颇深。

 反对的大都是崇祯朝的一些官吏,对事物持反对态度。

 反对的官员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他们认为建高楼破坏风水。二是这些古建都是文化遗产,如果拆了,从蒙古建大都到现在三百多年的古建就会丧失殆尽。三是大兴土木必定劳民伤财。四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这些人多是居心叵测之人。

 支持与反对的两派人争论不休,最后,永昌帝提出了几个问题:

 1.什么是古迹?什么是历史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拆旧建新?

 柳如是是顺天府丞,她的主要职责便是负责京师建设,所以她在此争论中可以说正处于风头浪尖。

 柳如是是坚定的改革派,他强烈支持京师改扩建。

 她上奏书道:

 陛下,诸位大人:

 近日朝堂之上,关于京师改扩建一事争论不休。反对者观点看似有理,实则思想僵化,目光短浅,全然不顾国家之发展、民生之需求。臣身为顺天府丞,主责京师建设,在此,愿将心中所想,一一陈明,以正视听。

 反对者称,建高楼会破坏风水。此等言论,荒谬至极。风水之说,本就源于古人对自然环境的朴素认知与敬畏心理,并无科学依据。所谓风水,不过是人们在缺乏对自然规律深刻理解时,用以解释世间现象的一种方式。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不能再被这种毫无根据的迷信观念所束缚。京师作为大明的核心,应当引领时代潮流,展现大国风范。建造高楼,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还能彰显我朝的繁荣昌盛与进取精神。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非破坏风水之举。

 又言古建拆不得,皆是文化遗产,拆之则三百多年历史丧失殆尽。臣以为,并非所有古代的东西都是文化遗产,并非所有的古代玩意都值得我们一味地保护。文化遗产,应当是那些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精神与智慧的结晶。蒙古建大都至今,历经数百年风雨,京师城内的建筑虽有历史沉淀,但其中不乏年久失修、功能落后者。这些建筑不仅无法满足当下京师发展的需求,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