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丰收的西瓜

第56章 屠城之前临清之繁华堪比后世上海

 明弘治二年,升临清县为临清州,辖馆陶县、邱县,属东昌府,临清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交汇处,北及京师,西抵洛阳,南达杭州,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称,人口超过百万,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是全国着名的商业大都会。
 

 且看古人对临清繁华盛景的描述:
 

 临清处于大运河与卫河的交汇处,河距会通,水引漳卫,大堤绕其前,高阜枕其后,乃南北之襟喉,舟车之都会也。
 

 临清是商旅辐辏之地,其城中及城外数十里间,楼台之密,市肆之盛,货财之富,船舶之集,虽不及苏杭,亦甲于山东,名于天下矣”。
 

 总监各路太监高起潜题本提到:总计临城周匝逾三十里,而一城之中,无论南北货财,即绅士商民,近百万口。
 

 《梼杌闲评》是明朝小说,书中说道:“却说临清地方,虽是个州治,倒是个十三省的总路,名曰大码头。商贾辏集,货物骈填。更兼年丰物阜,三十六行经纪,争扮社火,装成故事。更兼诸般买卖都来赶市,真是人山人海,挨挤不开。”
 

 明朝万历年间的文学名着《金瓶梅词话》说: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临清关税的增长。明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的船料、商税额达到折合白银8.3万余两,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临清钞关高居全国各大钞关税额之首。
 

 崇祯四年《临清州东水门三里铺泰山行宫义社碑记》则记述了庙会的社火场景:“饬为元君辇舆彩幔之具,若导乃者,然不惜珍宝玳瑁,绮绣采色。供张之盛,雕镂之奇,优徘之戏,笙镛之音,梵仪之乐,旋嚣震蝉坠蠼,昼夜不寓,龙虬殷辚万状,弗可胜穷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