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家床底钻出个朱元璋假装我是大神
第597章 朱元璋请客(第2页)
朱吾适听完直摇头。
还是太局限了啊。
别说封建社会了,就算是现代社会,老带新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那为啥现代还要搞各种职业技术学院呢,让有实践经验的人直接带徒弟不好吗。
不是不好,是太慢了。
首先,会干不一定会教,会教也不一定会干。
有些数学老师,带出过高考能考满分的学生,那老师自已去参加高考,数学就一定能考满分吗,不一定的。
这个高考数学满分的学生去当数学老师,就有他的老师教得好吗,也不一定的。
会干和会教是两码事儿。
其次,老师傅都有个通病,那就是很多基础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那都是常识,哪里用教啊。
就好像一个大学生看乘法口诀,那玩意儿还用背?是个人都知道啊。
所以老师傅带徒弟,很多基础的,理论的知识,他根本不教的,需要自已琢磨。
但是有些徒弟他就是悟性差点儿,自已琢磨太慢了,需要有人给他点破。
这就是学校存在的意义。
让会教的人,先教给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最基础的理论知识。
等学生毕业后,再由师傅带着去实践,这个就是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
到那个时候,师傅稍微一提点,事半功倍。
这才是正确的干中学。
朱棣意识到要培养年轻人了,但是因为思想的局限性,用了大明最普遍却不够高效的办法。
当然了,成立职业技术学院,想要培养出人才,也是需要时间的,这个谁也没办法。
朱吾适又没有那种开局带着十万手下的金手指,自然也是没办法一下子就满足朱棣的要求。
“老朱,尽量多给老四送点儿人过去,另外咱们大明的职业技术学院也要尽快办起来了。”
虽然华夏几千年的传承并没有中断。
但是每隔几百年就改朝换代,其实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每次好不容易恢复过来了,结果又打仗了。
就拿大明来说,经历过元末几十年的战争,大明现在可用的工匠本来就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