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家床底钻出个朱元璋假装我是大神
第570章 娱乐产业大有可为(第2页)
甚至是卖菜的都会扎堆儿。
体量大了,吸引到的客户就会更多。
在自家店里没有合适的,直接就可以去别家。
同理,在别家店里没有看到中意的商品,也会来自己家店里。
同时呢,又方便客户货比三家。
看似方便了客户,实际也能规范市场。同样的商品,大家价格都一样,避免了不当竞争。
朱吾适就有过这种体验,他第一台手机就是这么买到的。
整个一条街好几家店,他对比了一下,发现同样品牌型号的手机价格都差不多,于是就随便挑了一家买了手机。
回去的路上,朱吾适发现一家孤零零的手机店,心血来潮的他进去一打听,狗日的,竟然便宜了一百块钱。
当初路过的时候,他就是觉得这里只有一家店,也不好对比,所以就没有进店,直接去了手机店比较集中的那条街。
然后就多走了好多冤枉路,还多花了一百块钱。
在此之前朱吾适还会想,这么多店挤到一起,真的能赚钱吗。
结果就是,真的能赚钱,还比别人赚得更多。
所以朱吾适灵机一动,干脆强制把杭州城所有的青楼都赶到西湖边。
其实也不算是灵机一动,主要是他突然想到了一部电影,好像是叫什么一路向西。
大概内容就是港岛几个小年轻组团到某莞朴的故事。
那时候的某莞可谓是风头不两。
不到某莞非好汉。
为朴不去某某莞,便称朴客也枉然。
这就是品牌效应。
古代也是有的,像是朱吾适刚才说的扬州瘦马,秦淮河畔,那也是出了圈儿的。
杭州城有钱人也不少,未来西湖还会是文人汇聚之地。
文人骚客文人骚客。不骚的还能叫文人吗,不偷吃的还能叫男人嘛。
为了方便这些人,朱吾适热心地帮他们把青楼搬到学校旁边。
不仅方便了文人,也能促进西湖的经济发展。
杭州城的有钱人也是有需要的。
有需要就得来西湖。
除了朴,总归会有别的消费吧。
毕竟就算是朴客,也不能只是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