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杀鸡儆猴(第2页)
一个四十多岁的老头,带着这么些人,竟然开荒了三十亩地。
士兵他爹确实是穷疯了。
其他跟着移民过来的人也都穷疯了。
一个人带一个印第安人家庭,开荒都是以十为单位的,动辄几十亩。
累不累,那肯定是很累的。
但是开心也是真的开心。
几十亩地啊,啥概念,真的是小地主了。
不仅地多,前几年还不用交税。
种出来的粮食除了自己吃,其他的都可以卖给朝廷。
就这个条件,每个人都动力满满的。
朱棣这样安排,不仅能让大明的农民教印第安人种地,还可以教他们汉语。同时又让印第安人有事儿干。一举三得。
朱棣来到瀛洲半年,瀛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圣洛都和新金山的城区已经建得有模有样了。
城外凡是能种地的,都已经种上了农作物。
朱棣看过瀛洲的地图,非常的大。大到他看着都蛋疼。
这么大的地盘,想要在短期内全部弄到手里,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儿。
所以朱棣现在的目标,就是经营好西海岸。
朱吾适跟他说过,要差不多一百年后,欧洲那边儿的人才会发现瀛洲。
他们是从东海岸登陆的。
朱棣准备在他的有生之年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东海岸。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也都在东海岸弄一块飞地,建一座超级大城。
其实吧,按照朱吾适的计划,百年之后,欧洲都是大明的了,哪里还需要提防啊。
但是经营一个国家不像打游戏,打游戏不行了可以重开。经营一个国家容错率是很低的。
万一攻略欧洲失败了呢。
万一欧洲百年后还是发现了新大陆呢。
所以还是要防一手的。
以后就算攻略欧洲成功了,瀛洲的东海岸也需要发展的。
从瀛洲东海岸到欧洲,可比从大明到欧洲要近多了。
经营好瀛洲东海岸,万一大欧洲共荣圈计划出来意外,或者有人图谋不轨,就可以直接从瀛洲出兵了。
就算没人造反,以后瀛洲的粮食啊,货物啊,也是需要卖到欧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