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禁止走私
现在的大明能不能建造出横跨黄河,可以使用百年以上的桥梁,朱吾适不知道。
他能做的,就是从网上搜集各种资料,然后扔给老六的大明皇家科学研究院。
能不能研究明白,就看他们的了。
朱吾适不生产知识,他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除了修桥铺路,剩下的就全民搞生产了。
大明的产品在欧洲非常的畅销。
已经不仅限于瓷器布匹丝绸茶叶这些东西了。
只要是欧洲没有的,一说是大明来的,都会很受欢迎。
既然能赚外汇,朱吾适肯定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的。
如今大明江南一带各种纺纱厂遍地开花。
朱吾适也不介意百姓们跟着发财,但是有个要求,货物质量要有保证。
不能坏了大明的名声。
大明的商品价格昂贵,这个算是好名声。
毕竟贵往往也代表着好。
要是价格贵,质量差的帽子戴上去,那可就很难摘下去了。
为此,朱吾适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外贸部门。
所有出口的货物,都要外贸部严格把关,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一律不得出海。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促进创新。
没有人希望自已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商品,最后只能砸在手里。
那就要求自已要严把质量关。
在质量不拉垮的情况下,每节省一分成本,就多赚一分。
可别小看这一分。
生产效率的提高,靠的就是这种想要节省一分钱的心态。
卷,都给我往死里卷,不卷怎么赚钱呢。
这个卷跟现代社会的卷还不一样。
现代社会大部分人卷来卷去的,只能落下一身病,想要致富是很难的。
当然了,卷来卷去,饿死的概率也是非常低的。
大明的卷,是真的能看到未来的。
因为每年只有一趟,所以欧洲那边对大明商品的需求是非常大的。
以大明的生产力,远远没有饱和。
市场不饱和,才有发展前景,卷起来才能看到希望。
随着欧洲大量的财富涌入大明。
朱元璋虽然还没有解除海禁,但是基本也是形同虚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