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普通且自信的大明人(第2页)

报纸的产生,既可以引导掌握舆论,又可以凝聚民心。

就像煤球炉,如果刊登到报纸上,传遍大明。

那些还在受冻的人就会知道,咱们大明已经有了更好的取暖设备了,很快自已也可以买到了,这就是希望。

还有土豆玉米这些高产作物。

提前让老百姓知道,又方便以后的推广工作,还能给人希望。

朱吾适越想越觉得有必要搞一个。

他带着打印出来的书籍再次来到大明。

朱元璋看着刚走没一会儿就急匆匆跑回来的朱吾适,不知道他又要闹哪样。

朱吾适兴奋地跟朱元璋说了一下报纸的事儿。

朱元璋的政治嗅觉可比朱吾适灵敏多了。

他瞬间就想到了办报纸的好处。

百利而无一害。

“贤弟你这个方法好啊,咋之前没想到呢。”

朱吾适尴尬得直挠头。

这玩意儿谁想得到啊,朱吾适现在只看热搜,多少年都没有见过纸质的报纸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没想到。

“对了,办了报纸以后,你得专门配个读报员。”

“大明识字儿的人还是太少了,大部分老百姓不认识字儿,怎么看报纸。”

“也不能指望读书人去给百姓解释,先不说读书人有傲气,就算没有,万一他们的想法跟你的不一样,胡乱曲解报纸上面的意思,还是容易引起乱子的。”

这就叫防人之心不可无。

万一报纸上写的是好事儿,某个地方的读书人有坏心思,串通好借着报纸发表不当言论咋办,还是要防着点儿的。

“咱们这个报纸啊,就算不赚钱,免费读给百姓听,也是不亏的。”

朱元璋虽然对不赚钱这三个字很敏感,但是吧,他也是知道轻重缓急的。

朱吾适安慰道。

“不一定不赚钱的,那些读书人要面子啊,他们肯定不会为了几文钱就去跟老百姓挤一块儿听人读报纸的。”

朱元璋这才再次开心起来,多纯粹的人啊,赚钱就开心,不赚钱就不开心,谁偷他的钱,他就弄死谁。

两人一商量,干脆直接办个出版社。

自已做纸,自已印刷自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