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隋朝分裂




                三万五千高句丽士兵列队出城,放下兵器和盔甲,又返回城,这时,来渊也率军在大同江上用大型皮筏子和木板搭建起了两座浮桥。



    次日一早,近百万高句丽人开始大规模向南转移了,携妻带子,赶着牲畜、带着微薄的家当,浩浩荡荡走过浮桥,进入大同江以南。



    高元也带着百官和权贵以及大量粮草物资南下,这次萧夏不干涉他们转移粮食物资,允许他们应带尽带,但还是很多东西都拿不走,高元只能下令多拿粮食。



    他们首先要活下去,粮食才是最重要的,其他很多物资只能放弃了。



    但也有不少不愿意南迁的高句丽百姓,萧夏考虑驻军需要人口支撑,所以也采取了自愿的原则,除了军队和王族、官员外,其他普通高句丽百姓,愿意留下者可以留下,编为隋民。



    最终还是有近三十万人留了下来。



    萧夏随即任命周法尚为第一任辽东都督,来渊为副将,张镇周为长史,率一万军队和三百艘战船驻扎平壤。



    萧夏率领的三万江南隋军没有再返回辽东,而是直接乘坐两千艘大船,返回了东莱郡。



    半个月后,高句丽开始在汉水北岸筑城,建立新的都城,取名为南国内城。



    鱼俱罗率领十万大军,以陕县为后勤重地,大举向潼关发动进攻。



    潼关的地势极为险要,南靠秦岭,东接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所以潼关素有‘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的诗句。



    但军队直接攻打潼关又不可能,潼关前面还有一道防御工事,那就是禁谷,禁谷长约三十里,修建了十二座连城,每隔三里修建一道坚固高大的关城。



    攻方军队从崤函古道杀来,须绕道到最南面下山,然后开始攻打禁谷,夺取十二道关城后,才抵达距离潼关两里的山脚下,再爬两里的山道,才进入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