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章 一网打尽(第3页)

隋朝的粮食储存技术很高,像黎阳仓、洛口仓的粮食,储存几十年都没有问题。

只要严格按照官方的技术标准来储存,一年的时间肯定坏不掉。

萧夏沉思片刻又问道:“我记得我批准了一个疫病试验,做过了吗”

张镇周点了点头,“回禀殿下,已经做了,我们找了一百名死囚,不带口罩,让他们吃里面的粮食,让他们在大营内随意走,住在大营内整整半个月,百名死囚安然无恙,他们都被赦免了死罪,改为流放三年。”

萧夏缓缓道:“慎重一点是有必要的,但要讲一个度,过于慎重就没有必要了,既然已经做了疫病试验,可以把一部分粮食运去难民营,其他粮食物资都全部运去江南!”

“卑职会立刻安排!”

萧夏又巡视了兵甲仓营、物资仓营和钱帛仓营,足有上千座大帐,萧夏不由感慨隋朝国力之强大,这么庞大的钱粮物资,还只是大隋国力的一小部分,大隋在如此强大的国力下覆灭,实在太可惜了,

巡视了物资大营,萧夏又前往难民大营巡视。

难民大营最多时达五十万人,开春后被分散到北海郡和齐郡,在北海郡和齐郡各建立一座大营,目前东莱郡难民大营内只剩二十万人。

当然不会一直养着难民,萧夏去年秋天下令推行屯田制,把难民组织起来修缮官道,疏浚河渠,但最重要是屯田,当年曹操也是这样干的,组织流民屯田,既解决了难民的粮食问题,多出的粮食用作军粮,可谓一举两得。

魏征被任命为屯田使,全权负责难民屯田。

萧夏来到位于文登县的难民大营,魏征带领手下官员将萧夏迎进了大营,大营内目前只剩下老弱妇孺,青壮男子都组织去各地的官田耕种了。

“如果一户人家都是老弱,没有青壮男子怎么办”萧夏问道。

魏征连忙道:“启禀殿下,这种情况其实很多,几乎占到一半了,很多青壮男子被强征去辽东,再也没有回来,一家人活不下去了,妻子就带着儿女逃难来东莱郡,这种情况我们会组织洗衣社、鞋袜社以及磨面社,这些都是妇女力所能及之事。”

这时,萧夏看见一群老人正赶着毛驴磨面,便笑道:“老人也能做事”

魏征点点头,“除了年幼的孩童和完全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其他人都会做自己力所能及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