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后勤基地
第564章后勤基地
时间转眼到了三月,东莱郡的仲春时节格外春光明媚,到处是绽放的鲜,自从年初天子把东莱郡的治权移交给了江南道总管府,来护儿便奉命率两万军北上,出任东莱郡通守。
同时北上的还有房玄龄,他出任东莱郡长史,他的任务是修建码头仓库,房玄龄到任后,便组织三万民夫在龙头湾修建了长达两里的码头和数百座仓库,同时修建了九条长达一里的栈桥码头。
码头所在地叫做龙头湾,也就是今天的荣成湾,今天的荣成因为长年泥沙堆积的缘故,水比较浅,但隋朝的龙头湾却是一处天然深水良港,秦琼在介绍山东半岛时,极力向萧夏推荐此处。
从这里跨过黄海就是高句丽都城平壤,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任何战争打得都是国力,都是后勤,绝不是五万军队登陆后能打赢高句丽军队。
对于萧夏而言,他首先要做的,是在高句丽建一个后勤基地,但后勤基地建在哪里,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得派斥候去探查、寻找,最后找一个安全稳定的落脚地。
但这样一来一去就需要时间了,而天子是计划五月份出兵,萧夏实际上只有两个月时间准备了。
朝廷也是一样,从两年前就开始着手准备,天下去年就下令,将天下各地粮草物资集聚洛阳和黎阳仓,同时对辽东之战进行三次评估,一次是警告之战,一次臣服之战,一次是灭国之战,最后杨广选择了臣服之战。
那就意味着大隋至少要动用五十万以上的军队,按照两个民夫支持一个士兵的标准,那至少征用一百万民夫。
如果选择灭国之战,那就要动员百万兵力,两百多万民夫。
萧夏建议动员二十万民夫,实际上根本不够,开皇十七年,隋文帝派三十万大军远征高句丽,就只动员三十万民夫,结果粮草根本供应不上,军队又遇到了瘟疫,最后只得半途放弃攻打高句丽。
虽然萧夏建议从水路运输粮草物资,但经过评估,朝廷发现完全靠水运也不现实,耗用时间太长,也没有那么大的运力,必须得陆运配合,水陆并进才是正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