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难民之源(第2页)
萧夏哼了一声道:“说到底还是刘霸道的盗贼作恶,要是他们在江南,我非把他们斩尽杀绝不可!”
刘文静也叹息一声,“他们两家的矛盾不可调和,你打算怎么安排”
“我会把赵家安排在丹阳郡,把王家安排在永嘉郡,相隔千里,两家就不会再有瓜葛了,今天就安排,明天一早送走。”
萧夏乘坐马车离开大营,在大营门口正好看见刚才打架的一家三口,姓赵的秃头老者,一家三口拎着几个大包站在路边。
“停车!”
马车停下,萧夏走下马车来到老者面前,老者吓得连忙跪下。
萧夏笑道:“老丈请起,我心里有几个疑问,想问问老丈!”
“小人一定如实相告!”
这时,士兵拿来几个胡凳,萧夏招呼他们一家坐下。
萧夏笑问道:“你是平原郡人”
老者点点头,“小人是平原郡平昌县人,家里原本有三十亩地,以前日子还算过得去,只是平昌距离豆子岗太近了!”
说到这,老者的眼睛慢慢红了,萧夏心中很理解,说农民起义军不抢掠百姓,怎么可能呢就算他们可以自己种地,但从播种到收获至少要半年以上,如果季节不对,等待的时间还要更长,那这段时间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官府他们不敢招惹,那么只能去抢比他们更弱的百姓,所以从古至今的农民起义,不管正面怎么宣扬,都无法解释他们吃的粮喝的酒从哪里来就算自己耕种,那么从播种到收获的八个月间他们吃什么
刘霸道造反时聚集十几万人,一天一人一斤米,十几万人一天就要一千石米,十天呢一百天呢
说到底就是去抢,不敢抢县城,就去抢周围的农村,这个老者就是不幸的代表,粮食被抢光,大女儿被糟蹋,最后跳河自尽。
“老丈从平原郡是怎么过来的,路上没有遇到贼人吗”
这是萧夏最大的疑问,江淮百姓逃来还可以理解,比较近,但从河北逃来江南,一路上穿州过府,在盗贼多如牛毛的中原,这些难民就是肥羊,盗贼乱匪怎么可能不对他们下手
“回禀官爷,我们逃来江南是有人组织的,每人交三贯钱,他们负责保证路上安全,驾船送我们来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