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祥瑞

太医给颖贵人诊出受惊吓动了胎气,开了几副安胎药,又在宫殿中熏艾,并且叮嘱颖贵人这几个月尽量卧床,不可再添烦恼疲惫。

 至于颖贵人为什么突然动了胎气,其贴身侍女阿宝早已将前因后果告知帝后。

 青樱也从容佩处听见此事,两相对照,基本也把事情全貌拼凑出大概。

 皇帝现下孙辈都有三个了,对颖贵人也不甚上心,不过看在她庶兄的面子罢了。便说这胎能保则保,不能保也是无法,听天由命吧。

 只是他心中不免生出好笑之感:如懿现在可真是演都不演了,直接这样明晃晃地刺激孕妇。

 他也知道,如果找如懿对质,那么一定还会有一堆的借口等着自己。比如不忍颖贵人活在别人的算计中,还要蒙在鼓里,或者扯到皇后身上,说如果皇后不拦着,颖贵人就算知道真相,见拜尔果斯氏被用刑,也不会惊怒交加。

 所以他选择直接把此事压下去。

 这时撷芳殿的乳母忽然来报,璟兕身上有些不好。

 现下天冷了,璟兕的气喘也比原先更频繁,有时忽然蹲在地上,片刻后喘匀了气才重新起身。

 这一日她在撷芳殿中散步时忽然又蹲下身去,可是并没像往常一样站起身,呼吸也是越来越急促,脸色发紫发黑。乳母发觉不对,便去寻了包太医,又去养心殿禀报。

 皇帝和容音紧赶慢赶地到了撷芳殿,璟兕已经躺在床上,包太医、黄太医正在诊治。

 黄太医见青樱随侍皇帝而来,便请求皇帝,让青樱也来诊脉。

 “小公主有些凶险,不过也许仍有希望。青樱姑娘是女子,可以直接给小公主把脉,比微臣隔着帕子会准一些。”

 青樱抬起璟兕的手看看,发现她手指末端膨大起来,把了脉,沉吟一番,小声向皇帝和容音禀报:“奴婢无能,公主脉象沉细涩滞,若是再病发,便凶多吉少了。”

 皇帝还在沉吟,如懿已经闯了进来。

 皇帝立刻给青樱递了个眼神,青樱会意,带着两名太医下去。

 如懿挺着肚子走进来,皇帝立刻揽住她的肩,沉声道:“朕一路走来,也是心惊,生怕璟兕有什么不测。”

 如懿皱眉道:“小心翼翼将她养大,臣妾没有一天是不心慌的。”(台词引用自原剧)

 三人组对她这种上下嘴皮就又把养育璟兕的辛苦说成是自己的行为已经习惯了。懒得理她,眼观鼻鼻观心地在小队频段开会。

 璎珞:怎么回事,富贵儿的事情不是过去了么?

 元一:我们捕获了一个片段,这些内容对我一个非人类而言有些费解,你们还是自己看看吧。

 光屏中,如懿穿着一身紫色宫装,斜签着身子坐在炕上,口中说道:“本宫若是顺利地诞下十三阿哥,人人都会来阿谀奉承,说本宫是福德深厚之人,没了公主又得了个儿子……”(台词引用自原剧)

 后面的画面和声音都失真了,听不清说了什么。

 容音:……

 璎珞:……

 明玉:……

 谢谢,我们人类也理解不了。

 璎珞只能循着她的话盘逻辑:所以,在她的认知中,璟兕的死对她来说,以及对皇帝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而生下阿哥,则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明玉:我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她之前才要在饮食上搞什么酸儿辣女,叫别人以为她怀的女儿,就是为了最后生下一个儿子,让皇帝感觉到一种从失望到意外之喜的历程吗?

 容音:但是,仅仅是因为重男轻女的话,何至于非要公主死啊,宫里又不是养不起公主?

 元一:我试着分析了一下,得出一种可能性:之前弘历和青樱的一系列行为已经把璟兕得病归因到气运之子身上(当然也确实没归因错),如果璟兕因病一直以一种不高的生活质量活着,就变成气运之子欠她的,而且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欠越多,反过来说,璟兕越早死,气运之子就越早摆脱这种局面,还能以“丧女的母亲”这一身份收割同情。

 而且,她是有妊高症病史的高龄孕妇,原本就有较高概率会流产、小产,分娩时也容易早产、难产。如果这时候璟兕出了什么事,她伤心之下动了胎气,璟兕就从一个“因为母亲孕期不注意饮食导致先心病”的孩子变成一个“因为自己病发刺激怀孕母亲带累未出世弟弟或妹妹”的孩子,那么气运之子对她的责任也就可以抵消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