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穿越末日来见你
第499章 田都的压力,想要投降了!(第2页)
就拿原本历史中的项羽来说吧,他所实行的分封制存在着极大的主观性。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简直就是独断专行、一意孤行,完全呈现出一种“一言堂”的态势。项羽依据军功来分配土地,并将是否跟随自己入关视为评判军功大小的基本标准。可是这仅仅只是他个人所认定的标准罢了,并未能得到全体义军将领们的认可与接纳。
比如齐国的相国田荣以及赵国的将领陈馀等等,这些人均因为未曾入关参战,所以并未被封为诸侯王。然而,他们自认为在反抗秦朝统治的漫长斗争历程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对于此次分封一事充满了怨恨与不满之情。像这样心怀怨念的将领其实为数众多,远远不止田荣和陈馀二人而已。
并且项羽的分封目的说的好听是为了解决诸侯之间的纷争,但实际上因为我行我素的特点,根本就不被众人所接受,前脚完成了分封,后脚如齐国的田荣就赶走齐王田都,攻杀济北王田安,后来又杀死胶东王田市,称王于三齐之地。赵国的陈馀也在同时赶走常山王张耳,恢复代王赵歇为赵王,自立为代王。
在燕国,原燕王韩广则占住地盘,拒不去辽东,臧荼与之发生火拼,将其击杀于无终,并占有辽东之地。不久之后,汉王刘邦自汉中出故道暗度陈仓,打败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占有了关中三秦之地。而彭越也一直没有停止对梁地的争夺。项羽想通过分封来安定天下,事实上却引发了诸侯间新一轮的争夺
再加上项羽为了在分封中绝对贯彻自己的意志,减少方案制定时的纷争麻烦,乃摒斥他人参与意见,一人独操宰割之刀。他没有以某种协商、盟会的组织形式,把自己的设想经过与诸军首领妥协和商议转化为众人的意志。按照权力与责任的自然统一律,稳定战后天下政治秩序的责任就落在了他一人的肩上,因此连他最铁杆的先锋战将,九江王英布也一再放弃协助平叛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