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琐事、要事(第2页)
……
在六部之中,户部的情况可谓是最为糟糕的。
原本应该有众多官员负责管理国家的财政事务,但如今却只剩下区区四人还能保住他们原来的官职。
而其他的官员,则全都被关押在天牢之中,接受审讯。
国库空空如也,这显然是这些官员失职所致。他们对于国家的财政管理不善,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罪责自然是难逃的。
若非担心户部因此无法正常运转,我恐怕连这仅存的四人都不会启用。
至于那些尚未被释放的官员,若他们无法立下重大功劳来弥补自己的过错,那么他们的三族恐怕都要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了。
六部尚书全部罢免,礼部尚书和工部尚书暂时由宁博、谦贤担任。我手下的文官太少了,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北陵国的程千度程千余兄弟。
两人一人在刑部,一人在户部,都暂时担任侍郎一职。
程家的祖上做过北陵国刑部尚书,多多少少知道一些门道。他们两个是北陵国的人,我自然不可能让他们直接成为尚书,但给予了他们足够的信任——谁叫他们势单力薄呢?
这算另一种形式的“孤臣”,离开了我,他们啥也不是。
官员少了,奏书却多了。
北边泗州白明郡山匪横行,郡守请求朝廷让泗州将领谷将军派兵剿灭。
东边元州出现多例连环命案,郡守、太守束手无策弄得民心惶惶。
阳州江面水贼横行,劫掠行商和官府的船只。
这两个州还同时受到之前水涝的影响,百姓流离失所,病死路边,尸骨成山引发了瘟疫。
奏书上所说,朝廷一直没有拨款安置百姓,希望朝廷赶紧派人过来处理。
南边奎州连连告急,由太守和安定军翻将军连连上书,希望朝廷拨下银子重整兵马,再次围剿“万林”山贼。
同时,还上了一本“书”,上面全是“英勇”与山贼战死的士卒名单,这是向朝廷索要抚恤金。
西边悯州倒是没有什么大事,可“小事”却是一天一件。
太后这个“大聪明”收下南宿郡后,没有驱赶原唐国的百姓离开,而是让部分受到决堤的悯州百姓,尤其是武幽郡百姓迁到南宿郡。
南宿郡可以说是天天有命案,不是原南宿郡百姓杀了伊国百姓,就是伊国百姓杀了对方。
还有原南宿郡百姓杀了士卒、官员、将领的例子,那里简直乱成一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