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派活
翌日,衙门的文书,便领着两百号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和乐村中。
当初他们之所以选择从安宁县跑过来,便是家中早已无恒产,又需要靠佃地生活。
雪灾严重,他们已经没了田产,只能靠佃地过活儿,现在连唯一的家也被大雪覆灭。
想要一家老小活下去,除了卖身为奴仆,便是携家眷远走他乡,先寻求庇护。
他们之所以选择祁水县,一来祁水县离他们县的距离最近,赶个几日也就能抵达,二来这一年,祁水县县令爱民、去年的火炕便是着县令极力推广的呢。
这些人家比较贫穷,家中又有老人,又有小孩,这般天寒地冻的天气,根本走不到府城。
这才选择来祁水县避难。
说实话,看着大部分人往府城去,而他们选择带着家人来祁水县寻活路不是没有忐忑的。
即便这县令勤政爱民、也改变不了这里同他们县一样,是个下县,没什么钱粮。
只是当时形势比人强,他们迫于无奈的选择来了此处。
万万没想到,县官大人许诺他们,只要愿意在此地落户便能得到田产,现在还给他们寻了活计。
在这样青黄不接的时候,有一份收入,待到落居点,开上些菜地种上些菜蔬、又有县衙发放的救济粮,怎么着也能撑到夏收。
现下他们哪里还愿意离开,昨日便去了县衙落了户。
一下子增加近千人口,人口便代表着将来能收到更多赋税,县衙中的大小官员也很高兴,这可是妥妥的功绩。
正在家中与大哥规划着田间布局的宋芷,听到屋外大伯的呼唤声,忙止了话头,起身出门查看。
见宋芷出来,为首一名穿着官服的文书,先上前同宋芷见礼,“见过乡君。”
跟在文书后头的百姓,见文书对宋芷行礼,还是一位乡君,天生畏惧权贵的他们不敢抬头再看,纷纷老实的弓着腰、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喘。
宋芷与文书打过招呼,又询问了一些这些人的情况后,这才将目光看向他们。
因为昨日宋芷已经同周煜说过手边有什么活计可安排给他们,因而来的人里面,有男有女,数目倒是差不离。
宋芷先是询问,“你们可会翻地、开垄、播种?”
见宋芷问话,这些人生怕来的人太多,抢不到活计,话音未落,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道:“俺们会种地。”
“对对对,俺们旁的不会,在家里便是帮地主侍弄田地的。”
“乡....乡君,我有一把子力气,我会种地!”
来的人多,他们又生怕宋芷会不用他们,这时的他们也顾不得惧怕了,纷纷鼓足勇气同宋芷推销自己。
宋芷目光落在这些人期盼的眼神上,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停下。
七嘴八舌毛遂自荐的人,在宋芷的示意下全都噤了声。
宋芷不疾不徐的道:“莫急,我既是让你们来,自是有活儿交给你们干。”
“只是我这里容不得偷奸耍滑、懒散不听指挥之人。”
在场众人一听,面色一喜,忙不迭的连连保证。
先将丑话说在前头,宋芷见他们无异议,便开始分配了活计,“作坊里多余的纺车不多,我这里需要六十名纺线女工。”
“剩下的人,则需要帮我平整土地,对了,我还要挖一个大的池塘,用来蓄水。”
“工钱的话纺线与垄地的价钱一样,都是十三文一日,挖塘因为辛苦一些,一日可得十五文,你们商量商量,尽量让体弱、年纪小的去纺线作坊。”
妇人们其实都想去纺线,这也算是一门手艺不是,但宋芷话都发出来,她们心中即便再想去,也不敢因为争执触怒了眼前的之人。
男人们则没这么多想法,去挖塘虽然累一些,但一日还能多两文钱收入,想多赚这一份钱的,则主动站了出来。
队伍很快分配好,负责纺线的女工被宋芷指派给了作坊中的老人先领着学。
其他人则由宋芷、宋平领着人去新赐下来的田地那里,忙活开来。
荒废了几年的土地上长了许多杂草、这么大一片地即便有耕牛,也是要费不少人力的,更别谈还要挖一个大池塘蓄水。
她的这些田地,离最近的小溪也有一里距离,即便她播种的是耐旱作物,若是在播种期没有水浇灌,也是会影响产量的。
宋芷选择了一处,距离最近溪流处最近的地方开挖,这样即便后续池塘干旱,她也能开沟,将水引到大塘来。
宋芷站在田边,看着大哥指挥着众人有条不紊的忙碌开来。
这时,村中亦有看热闹的村民,一路跟着这一群外乡人来到了御赐的田地处。
见这些人忙活开来,村中的村民见了,也同宋芷示好道:“阿芷啊,你有什么活计知会我们一声,咋还跟我们见外。”
一旁的另一村民捣了捣他,“瞎唤什么,要唤乡君,你可别没大没小的。”
而后,又满脸笑意,和蔼可亲的同宋芷道:“咱们也能帮乡君忙的。”
这个时期,春耕还没开始,刚过完年的水泥作坊也没什么生意,只有家中的妇人还能靠着织毛衣赚钱。
村民们开口,其实也不想在家里干闲着,但他们也不敢表露的太过明显,叫宋芷不喜。
宋芷确实不习惯村民们对她这般小心翼翼。
她缓和了语气道:“叔伯们不必如此见外,你们这般倒是与我生分了。”
她又指了指正在忙碌的那群人道:“他们是从隔壁县过来的灾民,大人正愁如何妥善安置这些人,正好陛下赏赐了我这儿三百亩地,我也需人手帮我耕作。”
“陛下既敕封我为乡君,那我也该为陛下分忧,用陛下赏赐的田地,给他们提供一份活计,也算不负皇恩了。”
来看热闹的村民一听这话,想来做活儿的心思全歇了。
他们可是受过陛下恩赐的村子,而那些人还是灾民,他们可不能眼皮浅,排挤外乡人,没的让县官大人不喜,还丢了他们和乐村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