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战后分析(第2页)

  总共在到了四十多万的伤亡。

  虽然纸面上写的是三十来万的新国军伤亡,但是实际有太多的没有计算在其中。

  新国军做出的决一死战,几个月下来,把新国军自己给害了。

  这也因此导致建业保卫战无法与鬼子形成有力的对抗。

  还有那就是打仗最讲究的就是士气。

  海城之战把新国军的士气都打没有了。

  在众多高级将领看来,建业城是守不住的,根本守不住,还不如直接就撤退,把建业城让出来。

  为将者都丧失了信心,就更不用说当兵的了。

  在这个时候唐伟强站了出来。

  他抱着死一般的决心打算与鬼子战至最后一刻,甚至把大的渡船都撤走了,为的就是破釜沉舟。

  可是呢石中元在普鲁士人的劝和下,鬼子根本没有答应。

  还故意给建业城发了劝降书。

  能降吗?

  怎么可能降。

  在打了几天后,石中元又觉得这样打是毫无意义的,还不如让唐伟强撤退,然后以图后战。

  既然守不住,那把这些战士的生命直接消耗了,意义何在呢?

  可是就是这种举摆不定,然后导致了,大江上大量的居民与新国军人被鬼子枪杀。

  为将者,一定要统筹全局,不能朝令夕改。

  不然的话,前方作战的就很容易不好杀敌。

  新国军队前五天顽强抵抗,前期自身虽有一些伤亡,但鬼子也有相当损失。

  可是在混乱撤退、失去控制时,新国军队损失和被屠杀极为惨重,侵略者却几乎没有什么损失。

  新国守军总数十一万人,鬼子攻城军大概也在十一万人。

  新国十四年十二月七日至十二月十二日降守期间,新国守军伤亡一万多人,鬼子伤亡四千人,其中战死八百人。

  十二月十二日夜间,新国守军停止抵抗所有十万守军向南渡上突围,一万多人北渡大江突围。

  两万多人淹死在大江中,一万多人留下在城中被俘,五万人全遭屠杀。

  从建业守军的损失也可以看出,就是战而付出牺牲和不战被俘遭敌屠杀,显得多么的不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