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能做的事(第2页)

这座坟墓仿佛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让人不禁心生好奇和感慨。

而在坟墓旁边,有一间由石头堆砌而成的破旧小寺庙。

寺庙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匾上的字由于长时间未被金漆描红,早已褪色暗淡,“金山寺”三个大字显得格外寒酸。

走进寺庙,可以看到里面的建筑同样陈旧简陋,墙壁斑驳脱落,地面布满灰尘。

在寺庙的大殿之中,一个年迈的老和尚正带着一个大约五岁左右的小和尚一同参禅打坐。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原本应该供奉着庄严佛像或者佛祖画像的佛龛位置,此刻竟然空空如也,唯有一个大大的“禅”字悬挂其中,给整个大殿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老僧正专心诵经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他心中一动,但并未立刻转身,而是依旧气定神闲地继续手中之事。

只见他先是有条不紊地吩咐身旁的小和尚将茶几搬到庭院中间,随后又轻声嘱咐小和尚快去把那只搁置已久的旧茶壶找出来,并拿到西湖边仔细清洗干净,最后再用它泡上一壶香茗,用以款待即将到来的贵客。

待小和尚领命而去之后,老僧这才缓缓放下手中的经卷,站起身来。

他先是伸展了一下略微有些僵硬的身躯,接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略显褶皱的僧袍,然后方才移步走到茶几前,静静地坐下等待。

不多时,小和尚便已完成任务归来。

他小心翼翼地将刚刚泡好的热茶放置在茶几之上,而后悄然退下。

此时,老僧做完今日的功课,终于抬起头来,面带微笑地望向对面的客人。

原来这位客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人皇——李泰。

只见他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腰间束着一条镶嵌着宝石的玉带,整个人显得风度翩翩、气质非凡。

此刻,他正饶有兴致地上下打量着眼前的老僧,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人皇陛下大驾光临,实乃贫僧之荣幸啊!”

老僧率先开口打破沉默,语气平和而谦逊。

李泰闻言哈哈一笑,回应道:

“玄奘,别来无恙啊!说起来,您如今可是旃檀功德佛,拥有不老不死之身,为何却偏偏喜欢以这般老态龙钟的形象示人呢?

依朕看,您完全可以恢复青春容貌嘛!”

老僧微微一笑,轻轻摇了摇头,缓声道:

“阿弥陀佛,人皇陛下有所不知。

所谓相由心生,贫僧自觉心境尚未达到那般通透豁达之境,故而不敢轻易改变自身相貌。

想当年,贫僧曾满怀虔诚之心,历经千辛万苦前往灵山求取大乘真经,满心以为只要得到此真经,便可普度世间众生,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

说到此处,老僧不禁微微叹息一声,脸上流露出一丝苦涩之色。

“然而怎样?”李泰见状,连忙追问道。老僧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继续说道:

“未曾想到,最终令世人深陷苦难深渊的并非其他,恰恰是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佛以及所谓的天道。

面对如此残酷现实,贫僧深感罪孽深重,又有何颜面保持那不老不死的容颜呢?

更何况,长生不死终究不过是一场虚妄的幻梦,如同那镜花水月一般,看似美好,实则虚无缥缈,难以捉摸啊!

贫僧历经尘世沧桑,看遍人间百态,终有所悟:世间万物皆有其因果循环,而这一切的关键便在于“放下”二字。

只有真正学会放下过往的执念、烦恼与欲望之时,方能踏上那通向始终的正道。”

李泰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声说道:

“哦?玄奘大师,既然您口口声声说自己已经领悟了‘放下’这两个字的真谛,可为何还要执意从紫霞仙子那里拿走那只猴子的意根呢?”

唐玄奘闻言,面色凝重地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道:

“阿弥陀佛,施主有所不知啊!

贫僧虽已参透‘放下’之道,但那猴子命运多舛,贫僧终究不是它,无法改变其既定的宿命。

然而,贫僧一心想要为它做点事情,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也好,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所以,贫僧唯有想尽办法替它保住这珍贵无比的意根罢了。”

李泰听后,眉头微皱,目光坚定地看着唐玄奘,反驳道:

“玄奘,你又未曾亲身尝试过,怎能断言就一定无法改变那猴子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