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狠毒的幕府,悲惨的炮灰

“乡亲们,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明国侵略者欺负我们日本人,我们一定要同仇敌忾,与敌人同归于尽,为国尽忠!”

“大家不要怕,我们会在后面紧紧跟随你们。咱们一块杀光侵略者。”

为了对付北洋军,亲藩军在农民中安插不少奸细,挑动情绪。

这些伪装者同样破衣烂衫,内里却暗藏武器。他们分散在农民中,开始各种带节奏;“北洋军都是恶魔,他们奸淫掳掠,滥杀无辜。如果不打跑侵略者,我们的村庄都会被他们烧毁。”

“没错!打跑侵略者,保家卫国,咱们就算粉身碎骨,也是荣耀的!”

“李建安是地狱魔鬼,喜欢吃小孩心脏,他来到日本后,每天吃三个小孩,已经吃掉134个幼儿。”

“为孩子们报仇,为了下一代的生存,我们拼了!”

节奏党很多,也很卖力,奈何农民们饿得有气无力,思想麻木,多数人根本不关心他们说什么。

这些假大空的话,只有一些小年青在意,胡思乱想起来。

咕噜噜,一个老农肚子叫起来。

这一叫不要紧,引发周围共振,许多人的肚子叫起来。

咕噜噜,咕噜噜,轰隆隆……

咕噜声连出一片,越来越响,如同雷鸣海啸,响彻大地。

北洋军这边,正在排兵布阵。

将士们听见遥远的声浪,纷纷抬头。

东方日出,晴空万里。

北洋将士四处张望,一脸茫然。

李建安一身钢甲,已经上马。他向声浪方向凝望,只有一片片农民,哪里来的声浪?

旁边李大海说道;“总裁,好像是农民的肚子在叫。”

李建安凝视倾听,声浪中似乎万千呼喊呻吟,悲苦哭诉。

李建安既悲又喜,对李大海道;“你马上回营,让伙食营和运输队多蒸包子。”

李大海为难;“没有蔬菜,肉干不好熟啊。”

“笨蛋!用白米当馅。”李建安道。

啊?李大海愣住了,米馅包子,还能这样?他不敢多问,调转马头跑回去。

三大亲藩那边,已经将三万百姓全部驱赶到前面。三家部队在百姓后面列阵,每一家大概六千兵力。

李建安拿出单筒望远镜,瞭望敌情。

三大亲藩没有骑兵,只有传令兵骑着矮小马匹,称为使番。

工藤麻薯在李建安身旁,帮他介绍;“大人,中间布阵的是尾张藩,番主德川光友。那是他们的番旗,上面有家纹,那是德川光友的帅旗。”

李建安仔细观察,尾张藩的番旗上有家纹,是三叶纹图案。帅旗上是个“友”字。

日本的旗帜与大明很不同,无论番旗、帅旗、军旗、令旗,都是竖幡旗,颜色以黑、红、黄色为主。

在工藤介绍下,李建安又看向南面纪伊藩。

纪伊藩的番旗上是三巴纹,三个椭圆旋转交错,代表团结与血脉交合。水户藩的家纹是十六瓣菊花纹,代表开枝散叶,家族人丁兴旺。

三番的兵力都在六千左右,合计18000兵。三家的排兵布阵完全一致,主要分三个层次。两千长枪兵在前面,两千盾牌兵在中间,后面是两千铁炮手。

幕府知道北洋军的盔甲精良,没有安排弓箭手,因为无法破甲。

六千盾牌兵中,大多拿着镰刀、榔头、锥子等破甲兵器。

显然,幕府知道铝合金盔甲的威力,为了在肉搏中对抗北洋军,减少了刀类武器。

李建安仔细查看,一万八兵力中,穿戴盔甲的非常少。

六千长枪兵大多有半身甲,盾牌兵和铁炮兵几乎没有盔甲。

再有就是一些指挥军官,他们没有盾牌,却穿着盔甲,显然都是武士。

日本武士双手用刀,无论有没有盔甲都是不拿盾牌的。

李建安仔细打量一遍,心里暗喜;“这群乌合之众,一个个身材小巧,面黄肌瘦,他们没有盔甲护身,杀伤他们太容易了。唯一麻烦的,就是前面的农民。”

幕府的作战计划非常阴毒。他们想利用手无寸铁的农民在前面冲锋,消耗北洋的火力。

北洋军如果击杀农民,必然消耗大量弹药。到时候弹药打没了,枪管打热了,三番的长枪兵正好跟在农民后面,刺杀北洋军的火枪兵。

幕府想利用人肉盾牌,消解掉北洋火枪的优势。

北洋军如果用火枪打杀农民,浪费弹药不说,后续将会带来大量麻烦。

到时候无论战争胜败,幕府都会利用农民的伤亡大做文章。

幕府会说,北洋军惨无人道,屠杀手无寸铁的农民,然后煽动仇恨,激发日本百姓的排外情绪。

底层百姓闭目塞听,很容易被煽动。北洋军如果陷入百姓战争的汪洋大海,那就麻烦了。

李建安并不害怕,昨晚他已经想好对策。

“大人!将军出来了!”工藤忽然呼喊。

李建安随着他手指看过去。城门楼上,两排仪仗正在铺开。

旗幡招展下,几个衣装奢华的中年男人出现在城头。有的披挂盔甲,有的穿着和服,头顶高帽。

工藤指着城头;“紫色衣服的就是将军本人。”

李建安细看,德川家纲年纪不大,应该不到四十岁,身材偏矮,相貌也很扁平。

李建安感觉这人气质猥琐,有些酒色过度的空虚感,毫无权贵气质。他问工藤;“你确定吗,那人就是德川家纲?”

工藤有些迟疑;“在日本,紫色代表尊贵。卑职身份低微,未曾见过家纲本人。从仪仗和服饰来看,应该是他本人。”

两人说话间,东面城门大开,一队队士兵冲出来。

稻叶正则、土肥阿南带领两千小番军开始布阵。他们的阵列在尾张藩后面,几位首脑催马在前面,与德川光友汇合。

工藤道;“出来的是小番军,很多人都是世家子弟。不过他们身份卑微,大多是武士家的次子、庶子。”

李建安仔细观察,小番军的装备不如惨败的大番军。

两千小番军中,前面一千是铁炮兵,后面一千才是武士兵。

这一千武士年龄偏小,武器更是五花八门。他们唯一的优势就是披挂盔甲。

咚!忽然一声炮响,城墙上放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