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零章 移动大血包(第3页)

  一连教出了俩位法家顶级大号,而且还都成了法家在战国末期的门面。

  尤其是韩非,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可以说他是以一人之力,将法家给合流了。

  从那时起,荀子到底是儒家还是法家就再也说不清了。

  而他的门生和家族倒是更喜欢和法家待在一起,毕竟荀子为法家培养了俩个一出山就成了门面的大佬。

  这让人怎么说的,法家的第一位全修的大佬韩非子,就是荀子最得意的学生了。

  战国时期的儒家要评价的话,那就是能打会说,就是不会治国。

  能打就要去看孔子,毕竟孔子和他老爹在春秋时期,那都是能称为万夫莫敌的大力士的。

  不知如此,孟子和荀子能在稷下学宫成为大祭酒,那也是靠着一人能干翻一队齐技击的武力才能坐稳的,不让你白天刚刚当上大祭酒,晚上就让人卸了吃饭的家伙,这种事又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能说的话就去看看能在学宫当上大祭酒的那几位吧,只有你舌战群雄,辩倒了所有的对手才能成为大祭酒的,这种口才是可想而知的。

  至于治国?在儒家面前不提这个话题大家还是好朋友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奉行儒家的国家,不论大小都是死球了,你敢信么?夶风小说

  这就是事实,所以儒家战国时期,在那些想要一统天下的诸国面前是一点排面都没有的,而在当时的诸子百家面前那就是一个移动大血包,尤其是对于法家来说那更是如此的,法家的彻底成型,成为天下第一的学说就是源于儒家的助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