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意外的敬酒(第2页)

对于“文化殖民”这个新鲜的词汇,宣德帝非常喜欢!

无需动用武力,不用动一刀一枪,便能在匈奴内部悄然埋下心甘情愿,为大周效力的眼线,如此这般,何乐而不为呢!

宣德帝经过顾行晋分析,也明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渗透。

当匈奴的子民逐渐习惯大周的繁华,沉醉于大周的文化,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和改变。

大周的物品、大周的生活方式、大周的价值观,都将如同春风化雨般融入匈奴的日常生活。届时,匈奴将在文化的融合中,甚至以成为大周人为荣。

宣德帝只要想到,匈奴人也拥护大周,拥护朕的统治。他也能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千古明君,这等名留青史的诱惑,宣德帝如何能抗拒。

当然对于匈奴,宣德帝也做了两手准备。如果那群匈奴人,还有反心,还敢对大周不利的话,他不介意用武力让匈奴屈服。

就是匈奴的土地贫瘠,雨水又少,开发起来没价值。不然宣德帝真不介意,派兵拿下匈奴的土地,这样大周也能有大量的粮食。

至于顾行晋也不想发生战争,死了也是白死,反正也不是什么生死仇敌,不如慢慢同化民族融合,最后,大家都一家人。

而且这个时代,普通百姓日子不好过,再有战乱的话,对百姓来说就是水深火热了。

大周的土地都被利益集团划分了,这些人可不要交税,在百姓手中的土地,可能也就三成左右。

这也是为何大周对商业的发展,限制不是很多的原因。商业和手工业发达,让不少百姓有了其他的活路,也让大周才出现土地兼并的情况下,还能不出现动乱的原因,都是因为有商业和手工业的补充。

这些年大周商业发展,就他所知朝中的不少大臣们,也和闻了鱼腥味一样,对商业也多有盘剥。

现在有了匈奴的市场,大周将商品卖去匈奴,匈奴的皮草也深受大周富裕阶层的喜爱,两边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两国普通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至于和宣德帝说的那些,也不算什么,只要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成。至于这些统治者如何,顾行晋觉得无所谓,没有一个王朝能够源远流长的。

文化才是关键,只要文化不灭,那么国就不会被灭。君主只要是这块土地上的血脉,至于姓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历史上的王朝,都是百年风水轮流转。

宣德帝稍作陪衬了一番,半个时辰之后便离开了,留下一众大臣继续陪着匈奴使臣。

大庆殿上,气氛热烈而融洽,众人皆欢。大臣们纷纷向匈奴使臣敬酒,以尽地主之谊。至于顾行晋,则独自在角落里自在地吃喝着。

大周的重臣们殷勤作陪,与匈奴使臣,一同欣赏着教司坊歌舞表演。

顾行晋的眼神中也满是欣赏,专注地看着舞台上的歌舞。虽说他除了在绘画方面有些天赋外。其他的技能着没点亮,然而这并不妨碍他欣赏眼前的歌舞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