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密旨诛除
第602章 密旨诛除
赵煦不是完美无瑕的帝王,史书上对他的评价颇高,但也没高得太离谱。
赵煦死后,群臣商议遂进“哲宗”的庙号,这个庙号无疑是褒义,但其中也包括“辩证”,“平衡”的意思。
说的就是他在位期间,努力达到朝堂势力平衡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变法,让大宋的国力有了充足明显的进步,故而以“哲”为庙号。
然而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皇权至上,唯我独尊。
这绝对是古往今来所有皇帝的底线。
除了皇帝本人,没有任何人能凌驾于皇权之上,谁敢触犯底线,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自大宋立国开始,柴家一直享受赵氏帝王赐予的特权,这条规矩赵煦知道,大宋历代帝王都知道,毕竟赵匡胤的遗训至今还刻在延福宫外的石碑上,群臣每次朝会都会多看两眼。
柴家不能动,动则是帝王对太祖先帝的不孝。
以往这些年,柴家的恶迹赵煦不是没听说过,赵煦每次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打个哈哈儿就过去了,谁叫皇帝也拿柴家没办法呢。
可是这一次,当赵孝骞送来的奏疏和罪证实在太多,太过分了。
单独一桩案子拎出来,赵煦都不会往心里去,可是众多的罪案堆在一起,柴家目无王法,凌驾皇权的形象,在赵煦心中顿时鲜活起来。
这下终于触到了赵煦的逆鳞。
柴家这特么是不拿皇帝当干部啊!
大宋的江山,朕这个皇帝说话做事都不敢违了国法,凭什么你一个前朝废帝后代竟能凌驾于国法之上
往轻了说,这是倚仗特权,知法犯法。
往重了说,这特么是对朕飞龙骑脸,贴脸开大啊。
朝堂无小事,任何事一旦上达天听,皇帝都会往深处想,本来很简单的事都会想得很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那么多牵连甚广的惊天巨案,最初往往只是由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
现在,对于柴家,赵煦忍不住往复杂的方向想了。
仗着一块丹书铁券,如此无法无天,柴家是对本朝不满而故意启衅,还是说柴家仍有复辟之心,故而不择手段发展出如此庞大的商业版图,借此敛财以备谋逆之用
赵煦的心里渐渐有了解不开的结,年轻的脸庞上聚起一股阴沉的神色,久久不散。
垂头再次看向赵孝骞的奏疏时,赵煦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郑春和,召中书舍人张商英觐见。”赵煦淡淡地吩咐道。
…………
真定城。
扫荡了辖下九县跟柴家有关的道观寺庙和盗匪后,赵孝骞下令折可适麾下一万兵马城外扎营,暂停动作。
赵孝骞在等。
等柴家的反应,等汴京的消息。
奏疏送上去了,赵孝骞相信赵煦肯定忍不了,这种挑衅皇权的举动,任何皇帝都忍不了。
他还想看看柴家的反应,当真定府发展多年的势力,几乎一夜之间被赵孝骞一扫而空后,柴若讷会如何应对。
是痛哭卖惨上疏参劾他,还是扮演老实乖巧,从此蛰伏下来,不再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