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平章重事(第3页)
赵颢陪笑道:“无妨的,儿子再厉害,终归是儿子,还怕他反了天?”
赵煦沉吟道:(“辽国皇太孙被俘,子安又立了大功,但此前已晋了郡王爵,不宜再封赏,恐朝中惹非议,今日既然楚王叔在座,不妨将这个封赏给王叔吧。”
“朕封楚王叔『平章军国重事』,再赐楚王府实食邑三千户,嗯,就此决定了。”
殿内章怀三人震惊地望向赵煦章惊脸色一暗,想说点什麽,终究还是授须不语。
“平章军国重事”是个官衔,而且只是个荣誉官衔,没有实权。
但它有个特点,官阶特别大,比宰相还大,而且它是专为德高望重的老臣而设的。
当年的名臣文彦博,吕公着都被封为平章军国重事,不同的是,当年这二人还是实权宰相,加封的这个官职只是一种荣誉。
现在赵颢居然也被封了这个官职,虽然官家没有给他实权,可单论官阶的话,赵题已位在章惊这个宰相之上了。
此刻的章惊终于想通了许多事。
官家今日不是无缘无故召赵题进宫的,封他为平章军国重事才是官家召赵颢进宫的目的。
官家为何要封这个官职?
还是那句话,帝王平衡术。
朝堂上新党旧党争得激烈,最近随着赵孝骞大败辽军,转移了朝堂的注意力,新旧两党斗得不那麽激烈了。
可对于赵煦这个皇帝来说,朝堂上不能由章一人说了算,尤其是章这位宰相的性格还比较强势,对待政敌也是手段狠辣,赵煦终究有些忌惮了。
所以赵煦还需要在朝堂上扶持一股势力,当初突然封赵孝骞为签书枢密院事,其实是在释放一种信号,赵孝骞就是赵煦打算扶持起来的第三股势力,这股势力以皇室宗亲为代表,用来平衡朝局。
后来赵孝骞离京赴任真定府,扶持新势力的想法又不能半途而废,于是赵颢出现在赵煦的视线中。
赵煦并不指望这股势力能为朝堂做什麽贡献,他只需要这股势力存在,
关键时刻能够影响朝局,这就够了。
既然如此,索性把赵颢拉入局,既能影响朝局的平衡,又能给远在真定府的赵孝骞示恩,更进一步地使其归心。
对如今的大宋来说,赵孝骞和魔下的龙卫营对家国社稷实在太重要了,
赵煦的梦想都托付在赵孝骞身上。
如此重要的臣子,加恩于他的父亲,拉拢楚王一脉与皇室的关系,正是应有之义。
今日对赵颢的封官,并不是赵煦突然做出的决定,显然铺垫已久,赵孝骞活捉辽国皇太孙立下功劳,至此铺垫已足够,赵煦便立马提了出来,
看似是加恩功臣之父,实则已将第三股势力插入了朝堂之中。
一个平章军国重事,一个签书枢密院事兼河北西路经略安抚使,父子俩看似势单力薄,但父亲官阶比宰相大,儿子的实权更是一方诸侯,背后更有皇帝做靠山,谁敢说这股势力不强大?
殿内众人皆不语,章的眼神愈见晦暗。
此刻的他,大约也想明白了赵煦的用意,只能暗暗长叹。
帝王之心,犹如天威甘霖,不可揣度,如果章惊不想给自己惹麻烦,被帝王猜忌,只能接受赵颢被封平章军国重事这个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