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萧条边城(第2页)
当然,府城之外的各庄各堡各寨的团练乡军,并不在官府的编制之内,属于民间抵抗团体,也就是所谓的“民兵”,由各地自行招募,但团练使必须由朝廷委派。
比如苏轼,他就当过黄州团练使,为当地训练民兵。
至于乡军的真实战斗力···就别提了如果对外作战,仗打到要依靠乡军的时候,情势基本已到了绝境,主帅要麽准备提桶跑路,要麽仗义死节准备抹脖子,没人指望乡军能扭转战场局势。
真定府的武将不少,一万禁军由一名厢都指挥使统领,其馀的四万厢军则由两名厢都指挥使统领,魔下统领十六名军都指挥使。
今日初见,赵孝骞一眼便看出中央禁军与地方厢军武将的不同之处。
禁军的厢都指挥使名叫张岚,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汉子,身上披戴的鱼鳞铠甲明光亮,一副英武威风的样子。
而两名厢军的厢都指挥使,则只是披戴皮甲,头戴翅盔。皮甲已老旧,隐可见皮甲上的刀痕二人显得有些憔悴,就算与赵孝骞见礼,二人也是一副强挤出笑脸的模样,笑起来比哭还难看。
赵孝骞一眼扫过众人的神态,已经敏锐地发现了真定府军政两届不少的信息量。
禁军和厢军的将领,其实都是朝廷任命,但很显然,真定府的禁军和厢军将领并不和睦。
禁军这位名叫张岚的厢指挥使,明显露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傲姿态,至于两位厢军的指挥使,
则有点忍气吞声的味道。
赵孝骞微笑,不急,未来有很多时间了解真定府军政的现状。
在李清臣的招呼下,赵孝骞与一众官员武将进了真定城,而他带来的三万龙卫营将士,则在种建中的率领下,开拔真定城郊外的东郊,寻找新的扎营地点,准备长期驻扎。
为了迎接赵孝骞的到来,李清臣在城门内准备了一辆马车,正要邀请赵孝骞登车,赵孝骞却摆手拒绝,表示初入真定城,他打算步行入城,看看城内市井的风土人情。
一大群人簇拥赵孝骞,场面实在太大,李清臣于是挥退了身后的官员武将,由他领着赵孝骞步行,陈守和贾实等一众禁军跟随。
入城之后,赵孝骞第一眼看到真定城内的景象,心情顿时一沉。
太萧条了,大街上几乎不见人影,街道两旁的店铺半数都关了门,还有一半开门的,也是门可罗雀,车马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