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剖析利害(第2页)
当了章怀手里的刀?
凭啥!
朝廷是你章怀开的?
再看看群臣参劾苏轼的罪名,最大的罪名不过是“谤君”,还有就是结党私聚。
这事儿的弹性太大了。
几个落魄的被打压的旧党官员多年后重逢,在一起聚一下,聊几句时政,兴许喝得兴起也会骂几句昏君·
对大宋宽松的政治环境来说,这算事儿吗?
大宋的君臣从何时起,已变得这般不能容人了?
再说后果,赵孝骞的分析没错,办苏轼容易,办了他之后呢?天下文人士子对他这个皇帝,对大宋朝廷会是怎样的看法?
以苏轼如今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若真治了他的罪,章怀倒是没事,他这个皇帝可就背锅了,不知会被多少文人写进文章诗词里,各种痛骂各种讽刺,皇帝的名声迎风而臭,而且一臭就是几百上千年。
而赵煦和朝廷得到了什麽?
除了臭名昭着,什麽都得不到。
赵孝骞分析过后,赵煦的思路顿时清晰无比,同时也在暗暗懊恼,今日的朝会上,自己不该那麽痛快表态的。
当时被章和群臣一逼,再加上从表面看,不过是查办一个贬官,赵煦便没想那麽多。
现在仔细一想,后果很严重,赵煦才二十来岁,他不想被天下的文人写进文章里遗臭万年。
“子安所言有理,朕确实冲动了—————”赵煦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咬牙道:“可恨这章,借朕和朝廷的刀,了结他自己的私人恩怨,其心当诛!”
赵孝骞两眼一亮,良机稍纵即逝,于是急忙奉上谗言:“诛!马上诛!官家若有需要,臣愿帮官家摁住章的手脚。”
赵煦叹了口气,淡淡地瞥了他一眼:“诛不得,朕若妄杀当朝宰相,知道会有什麽后果吗?”
赵孝骞顿时黯然失望。
难得当一回进谗言的奸臣,终究还是错付了。
虽然诛不得章,但赵煦此时的思路已转过弯来,他已清醒地意识到,苏轼不能有事。
这人太牛逼了,简直是宋朝版的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大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笔遗产若被朝廷处置了,等于自己砸了金字招牌,而且还是没得到任何好处利益的自砸招牌。
哪个傻子愿意干这种事?
思过后,赵煦缓缓道:“子安,有些话朕不方便说,有些事朕也不方便做,不过-朕还是希望东坡先生能平安无事。”
赵孝骞脸上的笑意愈深,他听懂了赵煦话里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