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抽丝剥茧(第2页)
“厚葬此人,纵然为敌,也值得敬重。”
“是条汉子,可惜了—”
打扫善后,封山搜城。
作为特务机构,哪怕不太可能发现什麽新线索,该走的程序一定要走。
皇城司所属在相州城停留了数日,赵孝骞留下了一批人继续驻扎查探,
他则领着剩下的皇城司所属和龙卫营将士回汴京。
这次全歼千馀敌人,收获不小,但幕后指使的人还是没有任何线索,那人的性格非常谨慎,凡事先把自己保护好,绝不暴露任何蛛丝马迹,这一点,赵孝骞都忍不住想给他写个“服”字。
有这本事你上前线当将军呀,有此谋略,打几个胜仗很难吗?荣华富贵很难吗?非要窝里斗才开心?
如此执着地弄死他,一次又一次,赵孝骞真的怀疑这可能跟利益无关,
难道自己穿越前,身体的前任刨了他家的祖坟?
不然哪来如此大的仇恨。
从相州回汴京,急行军的话,通常两日可至。
但赵孝骞并不着急,路上一批又一批的斥候派出去,防的就是那个藏在幕后的指使人在他回程的路上给他冷不丁来个致命一击。
路上扎营时,赵孝骞也与魏节交流了一番。
如果把当初暗巷利箭刺杀那一次也算上的话,赵孝骞总共遭遇三次刺杀了。
纵然毫无线索,但有些共同点是可以总结的。
首先是幕后的指使人性格非常谨慎,不论事成事败,绝不留下任何痕迹和线索,参与刺杀的人,或者与他稍有牵扯的人,都会被他灭口。
那麽就说明此人应该是个熟人,至少是赵孝骞认识的人,否则不至于在掩藏行迹上花费这麽大的精力。
其次,此人能动用的死士不少,谈不上忠心耿耿,但一定用了某种手段控制,能让他们宁死也不透露半点讯息。
那麽就说明此人应该有权有势,没有权势的人根本不可能拳养如此多的死士。
其三,赵孝骞遇到的三次刺杀,每次都是精心策划,无论时机还是地点,甚至心理上的算计,都被拿捏得恰到好处,前两次赵孝骞真的差点被弄死。
如此精妙的策划算计,靠一个人的才智是很难办到的。
那麽就说明此人绝不是独自决断,他的摩下应该有一批才智不凡的军师幕僚,三次刺杀都是众人一同策划的结果。
其四,赵孝骞每次的出行,路径,时间,都被人提前掌握,此人才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布局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