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第3页)

 

话说的很漂亮,但也很实在,你说这些组长级的干部是高兴啊,还是不高兴?

 

有的人就很高兴,因为外放一任,一直都是他们谋求的目标。

 

从去年红星厂规划集团组织结构的时候他们就看出来了,这个时间必定会有一劫。

 

去分厂主持工作,比在总厂博弈要强得多。

 

但也有人不高兴,因为他们的年龄已经到了,这个时候就是不进则退。

 

去了分厂筹备组织建设,至少三年回不来,等他们再回来,那就真的只能退二线了。

 

如果这个时候再进一步呢?

 

原地起步参加集团化的进程,少说也能闹个大部室的副手,也有机会往上再进一步不是。

 

在很多人看来,随着干部年轻化、组织规范化、岗位专业化的大背景下,现有的管理层级都在更迭替换之列。

 

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给年轻干部腾出位置,缓和学习和锻炼的时间罢了。

 

所以说一时之间,机关里的气氛诡异到了极点,谁也不知道今天谁走,明天谁来。

 

尤其是各部门的科员们,更是翘首以盼,等待着新领导的到来,好看看今年应该怎么干。

 

——

 

其他组长级干部调整的消息还没确定,管委办主任丁自贵外调的消息通报了出来。

 

“总算是尘埃落定,我这心里也算是踏实了。”

 

看着李学武走进办公室,丁自贵笑着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与他握了握手。

 

“回来的匆忙,还没来得及去你那跟你说一声谢谢。”

 

“谢就免了吧,我也是刚听到信,来送送你。”

 

李学武倒是很坦然,握手过后主动给他敬了一支烟点了。

 

在过去他兼任管委办副主任的这段时间里,与丁自贵的相处整体看来还算是融洽。

 

后期稍有摩擦,丁自贵也做了最大程度的克制,没有对他动任何念头,也算是成全了两人共事的情谊。

 

丁自贵做事还是很讲究的,接了徐斯年的岗,来到管委办担任主任,本就不受李怀德的信任。

 

他从人事处来这,完全是各方妥协的结果。

 

丁自贵知道自己干不长,早晚要出事,就是没想到事情是出在了自己的身上。

 

他很清楚李学武的能量,能被老李安排来管委办兼职,绝对有他不能撼动的实力。

 

所以强龙不压地头蛇,对李学武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完全没有上下级的颐指气使和故意刁难。

 

这也让两人在共事的最后一天,有了握手一笑泯恩仇的场面。

 

“送我干啥,我还找不着路咋地?”

 

丁自贵好笑地抽了一口烟,说道:“我要谢你是真心的,知道你跟调查组那边帮我说了好话。”

 

“哎,说这个就远了。”

 

李学武摆了摆手,没在意地说道:“有一说一,没有的我不会乱说,该有的我也不会不说。”

 

“你的情况领导们都知道,很舍不得处分你。”

 

他看着丁自贵说道:“这一次算是个机遇,赶上了,再搏一搏,单车也能变摩托。”

 

“哈哈哈——”

 

丁自贵听着他的玩笑话也一扫郁闷的心情,大笑着再次与他握了握手。

 

“说实在的,是我老丁对不住你。”

 

他不容李学武客气,很认真地强调道:“就连这次外放,也是托了你的福,这个情谊我一定记得。”

 

“你看你,又远了吧!”

 

李学武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说道:“出版和文艺工作看起来是走钢丝,实则在这个时期最是容易出成绩的部门。”

 

“我相信以你老丁的才能,在出版社一定能够大展拳脚,马到功成。”

 

“那我就借你吉言了!”

 

丁自贵笑呵呵地点点头,凑近了轻声说道:“我知道你在文艺宣传队有一定的影响力,你得帮我一把。”

 

“都是为了工作,太客气了啊——”

 

李学武握着他的手晃了晃,笑呵呵地客气着,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因为丁自贵这么说,是恭维和讨好,他必须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

 

李学武来办公室送丁自贵有几层意思:

 

首先是两人的共事情谊,好聚好散,无论背后怎么样,面子上必须过得去。

 

其次是代表领导来对其做一定的安抚,同时也探一探他的态度,省的接下来的工作难做。

 

最后便是给对方一个台阶,冰释前嫌,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还得处好关系,继续合作。

 

丁自贵也是老机关了,这点事哪里能看不出。

 

所以你看他讲话就知道了,风雨不透,最后还能画龙点睛。

 

点什么睛?

 

他调去新成立的出版社,统筹广播、报纸、文艺宣传队、电影放映队以及红星剧院的业务,组建文艺出版社(分公司)。

 

机关里谁不知道,李学武负责搭建了整个文艺宣传队。

 

就连宣传处对文艺宣传进行人事调动都需要问询李学武的意见,更何况是这次的调整呢。

 

以后文艺宣传工作就正式挂在他的管理范围了,这么说完全是在给李学武表态。

 

其实做管理,哪里需要谁帮忙,说这么一句,就是告诉李学武,你李学武为人仗义,我丁自贵也不是忘恩负义的小人。

 

“呦,这已经话别结束了?”

 

敖雨华这个时候从门口走了进来,笑呵呵地同丁自贵握了握手,道:“我差点来晚了。”

 

这么客气着,她又对李学武讲道:“领导找您呢,您快点过去吧。”

 

“那咱们回头再聊。”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与丁自贵握了握手,这才离开了办公室。

 

——

 

丁自贵调离管委办,担任红星厂联合文艺出版社总经理。

 

这一调令的发出,标志着红星厂分支机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正式拉开了帷幕。

 

管委办一共四位主任,一正三副。

 

丁自贵调令下发的这一天,副主任师弱翁的撤职通报也发了出来。

 

同时发布撤职处理通报的还有张士诚,这也标志着去年年底的那个案子正式开始走程序了。

 

就连副主任程开元都低调地回来上班了,可见问题处理的还是很迅速的。

 

周瑶在移交了相关人员回来后汇报说,张士诚死定了,查明的问题绝对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师弱翁不死也得扒层皮,这辈子没有再站起来的机会。

 

因为随着撤职的命令下达后,还有这个案子相关人员被开除的通报。

 

只是这份通报很简单,很低调,完全掩在了接二连三发布的调令之中。

 

管委办三科副科长樊华调任对外办主任。

 

吕源深外调,任汽车工业分公司总经理。

 

毕毓鼎外调,任电子工业分公司总经理。

 

……

 

在一连串的调令通报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关于管委会副主任董文学不再兼任保卫组组长,将出任红星(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组长的消息。

 

该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冶金工业、五金工业等负责人。

 

这一调令的发出,标志着董文学彻底脱离了保卫组工作,全部精力将会投入到新创建的红星辽东工业格局之中。

 

随之而来的,便是关于李学武的人事命令了。

 

通报很低调,掺杂在了其他的人事通报当中,但还是被机关里的人所关注到了。

 

李学武接了董文学的岗,担任保卫组组长,职级也正式提到了正处级。

 

这则消息看着好像很震撼,又好像期待已久,早就失去了悬念,并没有在机关内部形成议论。

 

但是在所有人的心中都留了一个尾巴,关于李学武的人事命令,绝对不止这一个。

 

因为就在李学武的人事命令发布以后,保卫组多了一位副组长,来自卫三团,此前担任了红星厂三支代表的王小琴。

 

她越过了副组长于德才,接替李学武担任了保卫组第一副组长。

 

很明显的,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王小琴将会在李学武离开保卫组后,掌管这一保卫力量。

 

太牛哔了,厂机关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学武会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来这么一手。

 

就在他们猜测,老李用车换了一个炮,调了董文学和李学武离开保卫组以后,会安排谁去保卫组的时候。

 

王小琴的出现却是让所有人惊讶了一把,也被李学武的谋算所折服。

 

用王小琴来过渡,既给了自己一系缓和的时间,也给了老李认同的空间。

 

王小琴绝对不会来红星厂发展的,保卫组的位置只是替董文学和李学武一系占着罢了。

 

李怀德为什么会同意这一人事意见?

 

原因很简单,因为苏维德要来了,他可还记得苏维德联合那个三支代表丁志山给他带来的压力。

 

必须,也一定,要守护住红星厂的最后底线。

 

李怀德不得不调李学武离开保卫组,但并不意味着他对红星厂的安全保卫工作就彻底放了心。

 

有王小琴在此,用李学武的话来说,可保他高枕无忧。

 

苏维德再跳脱,也不敢跟王小琴咋呼。

 

道理很简单,不是一个系统的,王小琴根本不会屌他。

 

李学武升任了保卫组组长以后,面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兼任的管委办副主任怎么处理。

 

其实也不用处理,大家都知道,他早晚要去管委办过渡一段时间。

 

现在原地进步已经完成,去管委办只是时间问题了。

 

或许去管委办,也成了李学武即将算计某人的一个关键点。

 

在这段时间,李怀德先是安排了副主任敖雨华代管管委办的工作。

 

但没几天,敖雨华便接到了调令,去人事处担任处长职务。

 

管委办四个主任走了仨,就剩李学武一个,还是个兼任的。

 

没办法,不用老李安排了,在厂机关中层干部调整的期间,他只能毛遂自荐,承担起了管委办的所有工作。

 

幸好,这种压力没担几天,十六家企业兼并后,调进来的一位副厂长梁作栋担任了管委办的副主任。

 

而后便是持续的人事调整:

 

岑辅尧调任食品工业分公司总经理。

 

韦再可调任任教育和医疗管理局局长。

 

萧子洪调任任奉城机加工厂厂长。

 

……

 

最后,千呼万唤始出来,李学武早收到消息的苏维德由一机部一位副主任相送,来到了红星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