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栽赃陷害(第2页)

 

“时间要提前,不然太赶了——”

 

李怀德瞅了他一眼,点了点窗台上的灰点子和白点子没说什么,但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不仅仅是工程,为了几个学校能够正常开学细节工作也是要做到位的。

 

在视察的过程中,看到了正在安装的黑板、匹配的桌椅和讲台。

 

由于墙面粉刷还没有干彻底,标语和其他标志还没有安装,但班级的标志已经有了。

 

“教务处那边已经在接手部分工作,包括教具的安置和分配。”

 

郎镇南汇报道:“保卫处也提前进驻,对校园资产进行了有力的保护。”

 

“这一点还是很有必要的。”

 

薛直夫是工程和后勤的主管领导,他开口提醒道:“这些教具是很宝贵的,要珍惜,要保护好。”

 

跟在后面的红星厂教育管理处负责人景荣应声答允,配合着郎镇南讲了教务处进驻以后所做的工作。

 

李学武一下车就注意到了他,以及他身边的王寒露。

 

王寒露在看到他的时候,眼神有了一瞬间的躲闪,脸色也有稍许的不自然。

 

其他人没有看到,但玩心理学的,她的小动作哪里能逃得过李学武的眼睛。

 

不过李学武并没有搭理她,关于她是如何成为办公室副主任的,更没有什么兴趣。

 

只是对景荣,李学武有了小心和谨慎,其他不论,至少说明他的弱点很明显。

 

在实验楼,李学武看到了实验室正在安装工作台,实验器具堆在墙角还没有拆封。

 

能很明显的看到,包装箱上还有繁体字以及英文。

 

桌椅板凳这些当然是茶淀家具厂生产的,就连黑板都是特别订制的。

 

特别的教育器具,实验材料,以及教科参考书等等,都有从国外引进。

 

当然不会直接应用,所有年级的教材和学习材料,红星厂教育管理处早在今年的三月份就组织大学教授和大学生参与了编撰。

 

半年时间,这些教材和教育材料都已经编撰完成,交由茶淀农场印刷。

 

在开学时,所有年级的学生都会领到新的教材,符合红星厂教育大纲的教学材料。

 

科学与国际接轨,思想教育符合时代要求,文化教育向经典和应用看齐。

 

这年月没有教材统一的一说,甚至一个省都有好几种。

 

红星厂在自己的教育体系内,为了教育人才和培养人才,独立编撰教材无可厚非。

 

关于教材的审核,红星厂是请了好几组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大拿来看的,绝对不会出现毒插图事件。

 

教材可以独立编撰,图书馆才是最难把控的。

 

红星厂在生态工业区打造的一体化教学环境是很全面的。

 

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等等,一应俱全。

 

李怀德在生态工业区建设会议上特别要求,什么都可以后建,唯独学校要先建。

 

不能耽误了孩子们的教育,更不能耽误了开学。

 

“教师队伍的招募和培训工作已经结束了,目前各学校正在进行教学准备工作。”

 

景荣介绍道:“各学校的管理处也已经筹建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你所谓的东风是指校园的交付吗?”

 

李怀德站在操场上,看着正在铺设跑道的工人,回头看了看他说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红星厂为了筹建这一处大学校,消耗了一整年的预算,”他话语里不无提醒地说道:“你们身兼重任,责任重大啊。”

 

“是,比照目前的教育环境来看,咱们厂对教育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

 

景荣认同地讲道:“我也在管理处内部会议上强调,打造百年强校,奠定工业基础,不负红星厂和您的一片苦心。”

 

“多多努力吧——”

 

李怀德对他的马屁并没有太过欣喜和在意,可见他对景荣并不是很满意。

 

老李这是在心疼钱呢,这么多真金白银砸下来,看着在京城都首屈一指的校园环境,他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高了起来。

 

景荣的身上有太多官僚的痕迹,做事也很圆滑,跟他心目中的大学校长有些出入。

 

矫情嘛,很正常,如果是德高望重,对他不屑一顾的文人校长,他也不一定喜欢。

 

不过对景荣的欣赏与否,并不耽误认同他担任红星教育管理处第一任总校长的职务。

 

在这个时期,或许就像李学武说的那样,景荣更合适一些。

 

对的,不符合他的心理预期和要求,但更合适一些。

 

大学校长,百师典范,学校之首,有德才者居之。

 

景荣原本只是华清大学办公室主任,级别够,但学术上的成就很一般。

 

创建红星教育体系,红星厂这边缺大学者,大教育家吗?

 

不缺,这个时候啥都缺,就是不缺文化人。

 

谷维洁复杂的工作中,人才招揽可以算得上比较轻松的了。

 

讲清楚红星厂的需要和要求,再提出待遇和保障,大多数学者都愿意调动工作来这边。

 

让他们科研也好,让他们教学也罢,都没有问题。

但是,你要是让他们来当校长,他们绝对不愿意,甚至要跑路了。

 

实在是……这年月当校长有点危险啊,生命危险。

 

——

 

“学校的工作归直夫同志管,他是你们的主管领导,”李怀德在上车前,示意了薛直夫和谷维洁道:“你也要向维洁同志负责。”

 

“教育工作和组织工作不用我多说,我只强调几点。”

 

他手指点了点站在面前的郎镇南和景荣等人说道:“一是保质保量完成交付工作。”

 

“二是准时准点开始教学工作;三是不折不扣做好思想工作。”

 

“抓好学术学风建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抓好学生教育建设。”

 

李怀德与郎镇南和景荣握了握手便上车去了,他的态度是有些严肃的。

 

随后与迎检队伍握手的其他领导也做了简单的叮嘱。

 

领导们陆续上车,李学武留在了最后,与郎镇南和景荣说了几句。

 

他是这一次检查和调研工作的随行副主任,很多工作都是他负责的。

 

景荣和郎镇南对他的态度比对其他领导还认真,尤其是讲话。

 

他们是做业务工作的,刚刚领导强调的那些,只需要记住,并在工作中体现就行了。

 

也就是所谓的,领导根本不懂业务,他们也不用听领导讲业务。

 

但李学武说的,一定是业务,是对领导关注重点的解读和要求。

 

只等李学武上了汽车,车队离开,郎镇南和景荣还站在原地。

 

王寒露目光有些复杂地看着离开的车队,以及站在路边送行的景荣。

 

她对景荣的初始印象很好,有学识,有风度,是红星厂教育体系的第一负责人。

 

在思想和工作上积极要求进步,在新的工作环境、新的人生机遇面前她只是更努力。

 

自然而然的,她的努力得到了景荣的青睐和帮助。

 

景荣需要在教学和组织上的支持,王寒露需要工作上的进步指导。

 

在经历过暴风雨的洗礼后,她对权力的热忱和希望远远超出了对教学的渴望。

 

从城市到红茶,从红星村回到城市,她像是变了一个人。

 

教书育人,相夫教子,不再是她的人生目标,反而是获取更多的自我保护能力,才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

 

或者说,是她保护自己的唯一希望。

 

丈夫的性格本分老实,热爱教育,但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

 

老爷子年事已高,家里人口单薄,一旦有个万一,全家就都指望她一个人了。

 

以前在中学教书,她们夫妻两个都不是与人争锋的性格,生活稳定最好。

 

可与世无争的心态换来的却是同事的欺软怕硬,专挑他们这种软骨头欺负。

 

这一次来红星厂,进入到红星教育体系,大家谁都不认识谁,是一个新的开始。

 

她要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鸡遇,不想再成为任人摆布和欺负的对象。

 

所以,她看出了景荣对她的“欣赏”,也坦然接受了对方的“照顾”。

 

担任红星厂教育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就是她走向自我保护的第一步。

 

没办法确定自己是对还是错,成为干部一定是对的,但背叛丈夫一定是错的。

 

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让她打开了人生的新格局。

 

只是这格局在今天又一次变得支离破碎,好像失去了什么意义。

 

被她看做未来和希望的景荣,拥有学识和风度,但在红星厂一众领导面前趋炎附势,卑躬屈膝,显得是那么的讽刺。

 

更讽刺的是景荣对李学武的态度,如果早知道是这个结果,她又何必轻贱自己。

 

委身于景荣,换来的也许都不值爷爷在李学武那里的一提。

 

但当景荣回头跟她说话的那一刹那,她仿佛被淋了一盆冷水。

 

李学武确实能让景荣谨慎小心,但在景荣的面前,教育管理处的干部不也是小心着吗?

 

如果她没有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李学武能看到她吗?

 

就算爷爷有那么一丝丝薄面,也不至于让李学武帮她什么吧。

 

所以,只一瞬间,景荣在同她交代工作的时候,她的脸上已经浮现出了亲近的笑容。

 

这就是职场的游戏规则,不是吗?

 

——

 

鸿运一号沿着厂里新修建的公路,载着李怀德一行人对各大项目进行视察和调研。

 

要想富,先修路,修完路,要种树。

 

红星厂亮马河生态工业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张完整的工业区规划图被画在了高高的广告牌子上,位置就在周先生来视察的地方。

 

工业区用地规划,自京城市批复了京城工业向红星厂移交十六家企业后,便已经趋于完整,工程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

 

拆建两项工程正在这片土地上发生。

 

首先,红星厂拿到征地以后,要在三产工业用地上建设新的厂区。

 

这是为了满足整合十六家工厂的资源以后的迁移工作,包括生产类别、产品、设备、人员等等。

 

要砍掉一部分,整合一部分,新增一部分,新建三产工业工区已经没有了具体的厂区之分。

 

跟联合工业不同,这里只有三产工业管理处,只有下属的生产车间。

 

以规模小,生产灵活,产品多样化为主要核心生产力,做工业生产配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