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这一次,我不走了


   “冬冬冬。”

   听到了敲门声,蔡依农头也没抬的说道:

   “进。”

   办公室的门本身就没关。

   所以哪怕她声音轻了一些,但秘书还是听到了这声,走了进来:

   “蔡总。”

   “怎么了,说。”

   蔡依农看着自己手里的几分文件问道。

   “于证那边已经回复了。”

   “哦?”

   蔡依农瞬间抬起了头来,眼睛亮了起来:

   “怎么说的?”

   作为《步步惊心》的替代品,同时也是公司下一阶段很看好的电视剧市场类型,她对于这部戏一直很上心。

   唐人目前最大的营收来源,并不是艺人分成,而是自己公司原班人马制作的影视剧。

   从早年间的港台人马,到杨家将系列的“合资”,再到仙剑,他们基本保持着每年一部到两部大热剧的节奏。

   公司的实力在不断膨胀,旗下艺人的收入在不断增高,乍一看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但实际上,只要有过领导经验的人都知道,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呢,为大家找到一个新方向。

   因为人的胃口会慢慢变大的。

   一群人可以从200块钱一场的戏开始,一步一步走到五百、一千、两千一场。

   但要是让这些已经走到了一两千一场戏的人,再次回到200块一场的时候,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唐人如今钱不少赚,艺人的收入也很好,甚至一部又一部的电视剧推出来,通过这些影视作品,把他们一步一步打造成了金牌制作公司的形象。

   在好多粉丝看来,属于“唐人出品,必属精品”。

   可越到这个时候,蔡依农的压力就越大。

   因为唐人不单单是一个娱乐经纪公司,它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在自己公司制作的影视剧上面。

   她很需要一块新的市场。

   所以,目光锁定到了穿越这个题材后,她很迫切的需要一部电视剧,来吃到最大的蛋糕。

   在错失了《步步惊心》后,于证这个剧本就是她最需要的东西。

   当然了,话说回来,穿越小说肯定不止这一部。

   人气高的小说多了去了。

   但那些小说……怎么说呢。

   她怕捂不住。

   穿越剧,绝对是个新市场。

   但市场的前景如何,暂时不好预估。

   如果说观众不接受,或者是上面觉得这个题材的价值观有问题,那么一刀切也是有可能的。

   建立在这个前提之下,唐人不可能花许多钱在版权上面。

   这些书的版权,都挺贵的。

   因为能用来改编的书,每一本的作者都不是什么无名之辈。

   作者要钱,网站要钱。

   一本书少说几十万,动辄几百万……

   唐人不可能花费很多钱买那么多火书,一个一个来试错。

   那不是他们的经营初衷。

   哪怕,经过了《鬼吹灯》版权事件后,越来越多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些粉丝群体巨大,商业潜力无穷的小说上面……

   可别人花的是投资人的钱。

   蔡依农自己就是投资人,她要找,肯定就要找最好的。

   但问题是最好的又贵,她又不想花太多钱去赌一个空白市场。

   就像是……怎么说呢。

   就好像一个人捞了半辈子偏门,捞成了大富大贵。你让他忽然去给别人打工,他也不愿意。

   虽然例子有些不是很形象,但道理是真的。

   比起信赖别人,唐人更信任自己的导演、编剧、演员团队。

   可问题是导演与编剧团队那群香江人,对于“穿越”这个题材都不是很感冒。

   甚至觉得很扯澹。

   觉得这种有违常识的剧本,他们很不喜欢。

   并且,唐人公司也觉得让这些写了一辈子传统故事的人,去写个什么穿越剧,属实有点为难人了。

   那咋办?

   找外人?

   《唐人接洽新编剧,目光瞄准穿越题材市场》这新闻一出来……

   他们这种不喜欢粗制滥造,喜欢慢工出细活,推出就是精品的公司,怎么竞争的过那些挥舞着钞票就开干的公司?

   现在,穿越题材是一个空白。

   谁能吃到第一口蛋糕,谁就是最大的赢家。

   一部崭新题材的大热剧,到底能带来多少利润与好处,唐人在《仙剑》上面尝过之后,就再也无法忘记。

   所以,他们不敢大张旗鼓的找,只能通过自己暗戳戳的动作来拿。

   如果开始做有针对性的布置,那么市场反应过来后,他们反倒成了那个冤大头。

   悄悄滴进村,打枪滴不要。

   可第一个村子,他们与《步步惊心》失之交臂。

   但没关系。

   第二个村子,村长主动接纳了他们,送来了村里最好的那把剑。

   《宫锁心玉》。

   伟大的头脑总是不谋而合。

   在看到了这个剧本后,蔡依农就知道,自己的市场方向……应该是赌对了。

   这个剧和《步步惊心》的关系就不提了。

   天下文章一大抄。

   于证这种人……别管内心里瞧得起瞧不起,至少嗅觉是很敏锐的。

   两边从争夺《步步惊心》版权的对手,到如今的合作,每一步,蔡依农都已经精心设计好了。

   只要合同一签,那么接下来该怎么运作,她在心里已经有了数。

   可不知道为什么,平常一副见钱眼开小人嘴脸的于证,在这个节骨眼却忽然文艺起来了。

   说什么故事还需要斟酌一下,他修改完在说。

   这一等就是好久。

   就在她心头愈发焦躁,觉得于证是在浪费这争分夺秒的时间时,终于有了消息后,她眼里的亮光已经代表了内心的兴奋。

   可接下来秘书的话却给她泼了一盆冷水:

   “于证让我询问一下您,刘知诗确定出演了吗?”

   “……”

   一下子,蔡依农眼里的光芒悉数消散。

   眉头拧成了疙瘩。

   刘知诗……?

   沉默片刻,她问道:

   “他的原话是什么?”

   “不是他说的,是他公司的刘经理和裴总打的电话。就说故事已经改好了,裴总问他要,刘经理没给,只是问刘知诗是不是已经确定出演了。如果是,那接下来就谈合同和演员分配问题……因为于证说他是从刘知诗那获得的灵感,改进的故事。”

   “……男演员呢?他准备用谁?罗瑨?”

   “不是,是一个叫冯少峰的演员。”

   冯少峰?

   蔡依农想了想,依稀对这个演员有印象。

   但这会儿不是琢磨这些的时候……

   讲道理,指定演员是很正常的情况,就像是这部戏的女主角唐人也一定会争取是一个道理。

   你出男主角,我出女主角。

   咱们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可问题是……

   一想到刘知诗,她忍不住揉了揉眉心。

   “她现在在哪。”

   “燕京。”

   “……让她来一趟魔都吧,和李敏念……不,先让李敏念过来。订今天的票,先让他过来一趟。刘知诗那边先不要通知,让李敏念也不要告诉她,自己单独过来。”

   “好的。”

   秘书点点头答应了下来。

   “那……蔡总,于证那边该怎么回复?”

   “拖几天。”

   蔡依农摆摆手:

   “你去吧。”

   “好的。”

   秘书点点头离开了。

   而她离开之后,蔡依农也没了继续工作的心情。

   靠在宽大的老板椅上,眉头再次皱紧了起来。

   刘知诗的不听话,在她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而她也发现了公司女演员的贵乏……

   也不是说贵乏,只能说,在当初为了找寻替代刘一菲的人选时,刘知诗的出现,当时确实缓解了公司“有力无处使”的困境。

   可问题是给的太多、太勐了。

   从刘知诗出现,公司就一直在勐推她。

   这么做的弊端已经开始展现。

   她可能是觉得公司离了她不行,变得愈发骄纵了起来。

   有得必有失。

   刘一菲遗留下来的资源,确实在她身上被完美消化。可同样的,让她变得愈发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

   是该……让她有一些危机感了。

   想到这,她拿起了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让老赵来找我。”

   电话挂断。

   很快,一个在影视公司里穿着户外鞋、牛仔裤,看起来皮肤有些黑,还有些谢顶的中年人走了进来。

   赵斌。

   唐人星探。

   今年47岁。

   看着普普通通。

   可却是公司的顶梁柱之一。

   因为胡謌就是他发掘的。

   刘知诗也是他主张签下来的。

   最大的优点就是眼睛贼。

   看人基本上是一看一个准。

   但缺点就是懒。

   或者说是油滑。

   公司的老资格,功劳也足够高,人情也足够广。

   别的星探都是天南海北的去挖掘苗子,唯独他,早年间大家一起奋斗的时候,他也同样是一年基本看不到人,都是通过电话联系。

   可随着唐人越来越辉煌,他每年也就忙两个月。